English

关注青藏铁路沿线的可燃冰

院士论坛
2001-10-08 来源:光明日报 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广志 我有话说


天然气水合物是近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发现的一种可替代性的新能源,它是以甲烷为主的可燃气体,在低温高压环境下和水形成的一种外貌很像冰块的固体燃料,点火就可以燃烧,所以又叫“可燃冰”。

经过科学家的测试,1立方米的“可燃冰”能释放出164立方米的甲烷气体,而且矿层分布极为广泛,目前在世界各海域已经发现82处“可燃冰”矿区。据估计,天然气中的甲烷的碳总量约是全球石油、天然气和煤中的碳总量的2倍。专家们乐观地认为,在世界矿物化石能源枯竭的情况下,“可燃冰”将会为人类提供一种可持续性、替代性能源。

可燃冰被发现以后,立刻就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迄今为止,沿各大洲的大陆边缘(陆缘)地带的海里都有发现。此外,在北美洲沿北极海一带的长年永冻层里也大量发现。但是,陆缘海边的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起来十分困难,目前还没有成熟的勘探和开发的技术方法,一旦出了井喷事故,就会造成海水汽化,发生海啸船翻。

然而专家们还发现,在高寒长年永冻层中也存在着天然气水合物,而且开采起来比在海边开采要安全得多,容易得多。

我国即将修建的青藏铁路沿线正好处于4000~5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广泛分布着长年永冻层,据估计永冻层长达510多公里,是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良好环境,这一带又严重缺乏燃料,可以考虑将“可燃冰”列入中国国土资源大调查计划。

建议组织几支地质钻探队,用我国探矿科研部门研究开发的、而且已经沿用多年的定向钻探技术和钻对接井的技术,在修铁路的同时,沿铁路线展开“可燃冰”的较大规模的勘探工作。一旦探得有资源并求得一定的储量,即可投入开采。这样既可解决沿线燃料紧缺问题,又可对支援西部大开发作出更大贡献。

刘广志(1923.3.11-)探矿工程专家。广东番禺人。1947年毕业于国立西北工学院。国土资源部高级工程师。领导白云鄂博、铜官山、白银厂等大型矿区的钻探、坑探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他领导的“人造金刚石钻探配套技术”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此项成果使我国钻探工程技术跻身于国际先进行列,成为世界上全部采用人造金刚石钻探的第一大国。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