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深圳应成为年轻科学家施展才华的地方

2001-10-14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易运文 我有话说

10月12日上午,当深圳第三届高交会刚刚宣布开幕,深圳市工商局副局长就将一本营业执照恭恭敬敬地交到了世界著名生物学家牛满江手里。88岁高龄的牛老满面笑容接过执照,连连说:“我非常高兴与深圳合作,希望我们的生物基因科研基地能成为年轻科学家施展才华的地方。”

现场颁发的这张执照是深圳市牛满江生物工程孵化基地有限公司的执照。牛老曾经连续三届参加深圳举办的高交会,对深圳这座充满活力的年轻城市有着良好印象,尤其是对深圳的科技发展前景十分看好,对深圳市各个政府部门对发展高科技产业的热情和远见十分欣赏。因此牛老决定与深圳市罗湖区科技局合作,在深圳建立“牛满江生物基因科研基地”,并定于在第三届高交会开幕之际正式挂牌,以便对发展祖国21世纪的生命科学产业化尽一份力。

12日下午,记者在深圳的富临酒店采访了牛老。刚刚参加过营业执照颁发仪式的牛老心情似乎特别好,对记者滔滔不绝谈了近一个小时。记者开门见山地问“您在国外搞了一辈子的生物科学基础研究,为什么年龄这么大了还选择在深圳要搞这么一个孵化基地?”

牛老说,我搞了五十多年的生物学研究,自1973年开始,每年都要回国讲学,参观。我看到每隔半年中国都有很大变化,我的心情感到很振奋。我搞了一辈子的研究,一直想搞出一个能够对人民有利、为祖国造福的东西。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是最大的问题。目前人吃的粮食主要是米和面。要是中国哪一天人口到了十五、六亿,粮食不能满足需要了,能不能搞出第三种粮食来?比如我一直在考虑运用“外基因理论”培育出新的大豆玉米品种来,让玉米既有大豆的营养,味道又好吃,成为深受人类喜爱的第三种主食。这个问题我研究了七、八年,已经克服了许多难题。

牛老告诉记者,从1999年应深圳市政府之邀参加第一届高交会开始,广东省和深圳市政府的领导人就多次对我说,希望我能运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影响在深圳干点事。我每次来深圳都有新感受,我也很想做点实实在在的事,参与深圳高科技产业化的事业。上届高交会我就向深圳市有关领导提出,要以我的基金会的名义,在深圳搞一个集聚人才、科学技术和资金投入的生物孵化基地,将我的研究成果实现产业化。

记者问:“您的孵化基地是个什么概念?对高科技产业化有何意义和价值?”

“我常常听到人们提出这样的问题,‘孵化基地’到底是个什么概念?”牛老说,“简单说,孵化基地的任务就是引资引智,其目标就是发现和选择优秀的企业家,选择技术创新项目。我觉得,深圳本身就是一个大型的孵化基地,以孵化基地形式开发高新技术产业,是世界上多年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个成功经验。美国早在50年代就采用这种手段,极大地推动了美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目前世界各地都有这样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模式,中国也有近百家这样的企业。我们采用全新的模式,选择在深圳发展生物工程方面的高新技术产业,也是表达我对李长春、张高丽两位书记在首届高交会上对我期望的一个还愿。我感受到深圳不仅是全国改革开放的示范特区,也是我们这些愿意为祖国尽力施展才华的人的风水宝地。”

牛老最后坦诚地对记者说:“深圳交通便利,机制灵活,政府机构精简,也聚集了不少高科技人才,我愿在有生之年在深圳这块热土上为祖国发展21世纪的生命科学尽一份力量。但深圳也要注意加强基础科学的研究,这样才能为高科技产业化打下雄厚的基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