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奏响中日韩文化交流新乐章

2001-10-17 来源:光明日报 卜大炜 我有话说

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派遣,由代表团团长孙南生和中央歌剧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石雅娟带队,赴日参加了10月1日第56届东京艺术节开幕式音乐会的演出。乐团在音乐会上的演奏,得到了前来聆听音乐会的德仁皇太子的热情赞扬,掀起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新高潮。

东京艺术节是由日本文部省文化厅出资主办的包容了音乐、舞蹈、戏剧和美术等艺术形式的综合性艺术节。在今年的开幕式音乐会上,主办者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创意:邀请中日韩三国的交响乐演奏家,在上半场分别演出各自国家作曲家创作的代表性交响乐作品,然后在下半场组成一支百人超级交响乐团,由日本指挥家山下一史执棒,共奏俄罗斯作曲家莫索尔斯基的交响组曲《图画展览会》。山下一史年轻而极具才华,曾代替患病的卡拉扬指挥过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在日本深受观众和演奏员们的喜爱。当《图画展览会》那辉煌的终止和弦结束后,全场观众掌声雷动,曲终人不散,山下一史带领乐队谢幕达十分钟之久。由于中日韩三个乐团各自带来的乐曲都是“先锋”作品,这使得音乐会具有了一种清新风格。

日本乐队“考验”观众

开幕式音乐会在东京艺术剧院举行。在这台音乐会上,日本派出了“全日本室内乐团”。这支乐团中的管乐演奏员大部分都来自著名的日本NHK交响乐团,全乐团职业化素养极高。他们当晚首先出场演奏了日本现代派作曲家左藤聪明今年的新作——为管钟和室内乐队创作的《沉默的深渊》。听着这首乐曲,便不禁吟颂起“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诗句,那淡化的旋律犹如一幅日本水墨画,一派静懿之气。独奏双簧管的几处微分音滑奏令人联想到日本传统音乐。近15分钟的乐曲大部分时间是用极轻的力度演奏,全日本室内乐团的演奏家们表现出了良好的音乐控制能力和演奏控制能力。观众几乎能听到自己身上血液流动的声音。日本交响乐联盟一位朋友笑谈这是一首考验观众的乐曲。

“韩流”来到了东京

韩国乐队演出了两首乐曲,第一首是韩国现代派作曲家白秉东创作的弦乐合奏《早濑》,第二首是波兰作曲家潘德列茨基的《弦乐小交响曲》。韩国人的民族感极为强烈,听说韩国的足球队到日本比赛必定是死拼到底,音乐方面也同样,凡是到日本演出,必定要派最强的阵容,演奏最好的曲目。此次韩国派来的室内乐合奏团二十余人便是技艺非凡,其中有五人是在欧美留学发展的精英演奏家,他们被专程召回加强实力。小提琴首席是美国印地安那音乐学院的小提琴教授,是韩国音乐界的权威人物;而大提琴首席周永昌,在五年前曾与中国小提琴家胡坤、钢琴家孔祥东一起在北京举行过一场《紫禁城音乐会》。那次音乐会上他们演奏了一首舒伯特的三重奏,音乐会后胡坤曾不断地向我夸赞周永昌的乐感太棒了。韩国演奏家们的演奏风格是激情之中又不失严谨。纵观近年国际古典音乐舞台上,韩国大师级音乐家已是叱咤风云,郑京和、萨拉张、郑明勋……,其锋头不输日本。

皇太子关注谭盾的作品

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在上半场最后出场。由于主办方要求我们的曲目中一定要有谭盾的作品,因此我们的第一个曲目是谭盾的《弦乐慢板》。作曲家在这首乐曲中运用拉奏、拨奏、弹奏、哑音、嗄音、拍击琴面等新奇的现代派“偶然音乐”演奏手法,用乐音——甚至噪音全方位地表现了弦乐的音响效果,谭盾在这里将和声、曲式、配器等欧洲发展了几百年的高深的交响音乐技法化解为大自然的音响。中提琴声部有一段用弓杆演奏的绵长的旋律,浮现出一种数千年前我们的先民所创造的“巫文化”的意味,呈现了中华文化的沧桑感和神秘感,具有灵魂的震撼力。高伟春的指挥再现了作曲家的音乐“意识流”,乐团的演奏与观众产生了交流,攫住了观众的心。第二首乐曲是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王宁的《第一交响前奏曲》,那跃动的旋律和非对称叙事性锣鼓节奏的结合使这首乐曲成为上半场中最富有戏剧元素的音乐,这正与乐团的演奏风格相吻合。乐曲结束后,观众给我们的掌声最长最热烈。

演出结束后,日本皇太子德仁接见了中国文化部代表团团长孙南生、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指挥高伟春、乐队首席曹欢以及日韩两国代表团的几名作曲家和演奏家。德仁皇太子是古典音乐的“发烧友”,会拉中提琴,常邀音乐家入宫一起重奏,甚至还走出皇宫到乐队里参加排练,过一把瘾。皇太子对我们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演出的两首乐曲很喜欢,他说他以前曾在电视节目中看到过两个有关谭盾的专题片,还说平时难得有机会出来听音乐会,今天一下子听到这么多的现代派音乐,觉得现代派音乐也是很美妙的。皇太子说,三国已经有了由民族器乐组成的“亚洲乐团”,每年定期巡回演出;他建议组建一个西洋乐器的“亚洲交响乐团”。据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文化参赞张爱平说,中国的音乐家受到日本皇室的接见这还是第一次。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