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舞界英才汇集舞蹈精品荟萃

专家观点
2001-10-17 来源:光明日报 于平 我有话说

历时11天的第五届全国舞蹈比赛于10月10日在江苏无锡落下帷幕。作为文化部主办的、全国最高水准的舞蹈赛事,为“充满温情与水”的无锡抹上浓浓的人文色彩;承办本届比赛的无锡市人民政府和江苏省文化厅,以自身的“太湖明珠风采”镶衬着舞蹈精品的美轮美奂,辉映着舞蹈英才的风姿流韵。

贴近生活的舞蹈创新

置身于147个舞蹈作品的复赛、决赛中,在感受荟萃精品、争奇斗妍的舞蹈繁荣之际,我们还能强烈地感受到贴近生活、与时俱进的舞蹈创新。从《谷雨时节》的水田劳作到青藏高原的《酥油飘香》,从《青春无悔》的抗洪战士到操劳一生的《咱爸咱妈》,从《行囊落下是故乡》的深圳打工仔到大山深处《喊山的山哈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部队的舞蹈创作,不仅艺术地再现了紧张而激情的军旅生活,而且在艺术升华中创新了舞蹈语言和舞蹈形象。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舞团创演的男子群舞《穿越》取材于部队司空见惯的军事训练生活,但这种超强度、超耐力的训练动作为舞蹈创作的主题动作设计提供了一个契机。编导首先将训练动作的原型整合为高难度的舞蹈技巧,然后借用音乐织体的声部组合观念来处理群舞中诸“舞群”的关系,把富有层次感、交响性的舞动塑造成坚毅、果决、无所畏惧、永往直前的英雄群像,让观众由此而感受到强烈的时代精神。与之相类,由空军政治部歌舞团创演的女子群舞《云中的日子》,为表现空降兵的训练生活,对舞台空间做了超乎常规的处理——舞台变成了战机巡航的长空,一组铝合金的可推移支架在多重组合变化中,设定了舞者表演的特殊情境。于是,机舱内的空降兵有了特殊情境中的特殊动态,舞蹈语言及其对舞蹈形象的塑造在贴近生活中拓展了表现空间。可以说,本届比赛中令人信服的舞蹈创新都与贴近生活、寻找到生活的独特视角并开掘出生活的独特内蕴分不开。

追求崇高的舞蹈理念

或许是军旅生活本身与追求“崇高”有某种内在关联,部队那些贴近生活的作品大多表现出“追求崇高”的创作理念。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创演的《无名花》、成都军区战旗歌舞团创演的《雪线卫士》等都是如此。体现出这一创作理念的作品还有江苏省歌舞剧院创演的《路漫漫》、杭州歌舞团创演的《红色恋人》等。

对于“崇高”的追求,是许多编导、特别是年轻编导在近年来大型舞剧创作中体现出的创作理念。这包括赵明的《闪闪的红星》、刘兴范的《傲雪花红》等。小型舞蹈表现“崇高”,不仅仅是选择什么题材的问题,也还有运用什么手段的问题。在女子群舞《无名花》中,编导妥善地解决了现实时空与历史时空同台呈现的问题。舞蹈通过一位当代女兵对无名小花的遐思,追忆起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英烈。在双重时空的对比交织中,一种献身革命的崇高精神从历史步入现实,鼓荡起当代年轻女兵的理想风帆。男子群舞《路漫漫》表现的是一代革命志士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焦虑与求索。为着营造前赴后继、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编导将准确捕捉到的俯身昂首、摆臂叉腿的主题动作,加以不同方位、不同节律、不同队形和不同体量的发展变化,使得舞蹈形象层次丰富而意蕴单纯,也使观众对漫漫长路上执著跋涉的求索者充满了崇敬之情。

重建传统的舞蹈取向

除了题材上的贴近生活和主题上的追求崇高外,舞蹈形态上的重建传统是本届舞蹈比赛的重要取向。本届舞蹈比赛不以传统的舞种风格“圈地”,而是依据舞蹈造型材料(舞者)的体量多寡分为“群舞项目组”和“单双三舞蹈项目组”。因此,舞蹈作品形象的完整性、性格的鲜明性、主题的建设性和形式的创造性成为评审过程中的重要参照。

舞蹈是一种形式感很强的艺术。这是指某种历史沉淀下来的舞蹈样式会促成人们的审美定式从而规限舞者对大千世界的艺术表现。在重建传统、革故鼎新的舞蹈取向中,出现了这样一些做法:其一,是对传统舞蹈的整体形态加以当代审美观照下的变化,使之在对当代人精神风貌的揭示中步入当代。如内蒙古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创演的《顶碗舞》、云南省歌舞团创演的《象脚鼓》及北京舞蹈学院创演的《扇舞丹青》就是如此。其二,是着眼于某民族或某地区独特的生活景象,在传统舞蹈形态对新的生活视野加以表现时,碰撞、整合出新的舞蹈传统。这方面的作品有厦门小白鹭民间舞团创演的《酷滴》(意指“好酒”)、广东舞蹈学校创演的《织之织》和中央民族大学创演的《出走》等。其三,是着眼于从典型的生活动态中提取主题动作,在其“舞蹈化”的过程中注入富有民族审美情趣的韵律和连接规律,前述反映军旅生活的作品大多是如此,此外还有北京舞蹈学院创演的《咱爸咱妈》、四川省歌舞剧院创演的《旧事女人》等。其四,是受现代舞蹈观念的影响,在借史抒怀和直抒胸臆的同时,使原本受某种外来训练体系制约的动态向当代民族审美心理迁移。比如北京舞蹈学院创演的《也许是要飞翔》、广东现代舞团创演的《吾爱无声》、武警部队政治部文工团创演的《卧薪》和河北省歌舞剧院创演的《姜女与寒衣的对话》等。可以看到,本届舞蹈比赛在革故鼎新的多种做法中,重建了我们舞蹈的当代传统,使我们有了更厚实的基点和更前瞻的视野。

比赛,不仅是对既往成果的大检阅,更是对冲刺未来的总动员。我相信,第五届全国舞蹈比赛必将对新世纪舞蹈创作的繁荣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本文作者为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本届舞蹈比赛评委会主任。照片摄影为沈今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