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当心自己打败自己

见仁见智
2001-10-17 来源:光明日报 齐殿斌 我有话说

眼下中国演艺界的“角色互换”、“角色对流”已成时尚,艺人“一身多栖”屡见不鲜:歌星争相“进军”影视,影视明星“登临”歌坛,电视节目主持人担当影视剧的主角,相声、小品演员频频在影视剧里“露脸”,演员去导戏,导演充“角色”……艺坛这类“演而优则唱”、“唱而优则演”、“主(持)而优则演”、“导而优则演”、“演而优则导”、“写而优则导”、“演(主持)而优则写”的所谓“多栖现象”,也许是受国外演艺界特别是港台某些艺员“一身多栖”的影响或说“刺激”所致,群起而为大陆演艺圈“争口气”——不要以为大陆没有“多栖人”!

不能否认,“多才多艺”始终是不少人特别是演艺界诸君追求的目标,如果真能在若干艺术门类中都有所建树——剧编得好,戏导得好,又会演戏,还能把歌唱好、把节目主持好,那当然是值得称道的。这样全面发展、样样精通的艺人无疑越多越好。这不仅对艺人,而且对我们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对广大观众(听众)的欣赏需求来说,也是大有裨益的。

然而,艺术毕竟是艺术,每一门类的艺术都有自己的特点、规律和要求,常言道:“隔行如隔山”。歌唱得好未必能演好影视中的角色;演好了某几个影视角色,走上歌坛未必受欢迎;节目主持得好未必演技上乘;导演与演员“角色互换”也未必能被观众认同。时下的情况是,歌星演戏时有“歌星的影子”,电视节目主持人在影视剧中常有“主持人的腔调”,而影视演员主持节目又多有“表演的痕迹”……

近年来,我们的演艺界中真正出类拔萃,并长时间闪光的“影星”、“视星”、“歌星”、“舞星”、“导星”、“主(持)星”实在不多,这也许与这类“角色互换”、“角色对流”的“多栖现象”不无关系。有些人在某一领域稍有名气就利用其仅有的“光泽”,忙不迭地向其他领域“进军”,如此则往往丢失了自己的“优势”。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没有去唱歌,相声艺术大师侯宝林没有去演电影,著名表演艺术家李默然没有去当导演,著名导演谢晋也没有去当演员……他们都在自己的艺术领域中精益求精达到了极高的境界,成为公认的艺术大师。

我以为,某些演艺界的人不过是图一个“多栖”的虚名,并无“多栖”的本事。丢掉了自己原来的“优势”,不在自己的“优势”领域求得更大的发展,而去追求自己并无“优势”的东西,满足于“多栖”的虚名,那么就有可能损害了自己的形象,“自己打败自己”。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