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原风韵别样红

2001-10-28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刘先琴 我有话说

上图为用各色灯盏装饰的开封市宋都御街。新华社记者王颂/摄


这是一块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土地,中华人文始祖在这里繁衍生息,20多个朝代在这里建都立国,先民们留下的每一处足迹都令后人叹为观止,这就是中原大省河南。省会郑州和距此地不足百公里的开封、洛阳三个城市,集中了该省众多历史遗迹中的精华,又有交通、配套设施等方面的便利,具有强大的旅游开发潜力。但由于起步较晚,一个时期以来,三市旅游经济发展与其资源和地位很不相称。

这是一个大决策大手笔,世纪之交的90年代末期以来,河南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应市场需求而动,将郑州、洛阳、开封三个城市旅游资源统一规划,建成一条互联互动的旅游线路(简称三点一线),同时开展文明景区、文明城市的创建工作,以此带动旅游经济大发展,促进精神文明上台阶。2000年4月,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丁关根在河南考察时,对此举充分肯定,并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

时至今日,当我们在新世纪第一个收获季节里来到中原,秋日艳阳下“三点一线”的迷人风光和优质服务,无不令人流连忘返,尤其感动记者的是,如此之大范围、超常规的发展动作中,河南从省市决策者到普通老百姓,都表现出难能可贵的环境意识和环保意识,同时在各类建设中保留突出了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使中原山水风物在现代文明建设中不仅未失、反而更彰显其自然美色。正如前不久来考察的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刘云山所总结:呈现出时代气息与古都风韵相辉映,现代文明与历史文化相交融,优美景观与良好风尚相协调的喜人局面。

轰隆一声,耗资2000多万元的人造景观化为灰烬,龙门山色尽入眼底

始凿于北魏孝文帝时期的洛阳龙门石窟,是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60年代就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外游客心向往之的地方。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管理上的不正确观念,致使一些单位以单纯赢利为目的,在龙门附近竞相占领地盘开展各种经营,一座占地40多亩的所谓“中华龙宫”,竟然距举世文明的卢舍那大佛不足百米,严重破坏了龙门的整体自然景观。双创活动中,市委市政府的整改措施中,首先就是拆除这座建筑。当时也有不同看法,认为这座建筑一次耗资两千多万元,如今票房收入看好,毁掉有些可惜。有关方面不为所动,时任市长刘典立坚定的说,“龙宫”多保留一天,就是对中华文明少一分尊重。结果,随着“龙宫”的灰飞烟灭,龙门周围的15万平方米不和谐建筑和上游的91家污染企业也顺利拆除关闭,昔日“青山夹峙,伊水中流”的龙门山色尽入游人眼底,以其经典的艺术价值和优美的外部环境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位于郑州市登封境内的中岳嵩山,在不足4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连续完整裸露出太古、远古等5个地质时期的地层层序,被20多位院士称为“五世同堂的地质博物馆”,“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地学百科全书”。嵩山脚下建于周朝的观星台,是我国最早的地上科研建筑,山内的嵩阳书院,更是中国最早的讲学之所。这座博大精奥的文化之巅峰,长期以来被少林寺的名气所淹没,很少得到游客的认识和欣赏。市委市政府为了保护这方文化宝地,提高景区的文化含量,在治理好门票收入较高的少林寺景区的同时,把嵩山作为郑州市的旅游王牌,给予积极扶持。1.9亿元的国债使其开始了三期改造保护工程。如今,嵩山景区“树绿、水清、灯亮、路通”,连年举行的登山节使此地名声大振,游客如云,许多学校和单位将其列为教育基地。

与其他两个城市相比,开封市的历史文化景点最集中,牵涉民用建筑最多,治理难度最大。仅第一期规划拆除掉的危旧房就达100万平方米,需新建住宅和公共设施200万平方米,可市委市政府却在两年内完成了改造,同时使人均绿地达6.5平方米,“春花、夏荫、秋色、冬青”的园林意境与汴京古韵浑然天成,处处留住游人的脚步。

如今,“三点一线”上的所有著名景点,基本恢复历史原貌,游客真正领略到徜徉山水之间、访古寻幽的别样情趣。

这里是古城墙,市委大院也得绕开

景区是城市的一部分,扮靓城市与历史风格统一,城建为保护文物让路,是郑、汴、洛三市的共同特点。

为了保留汴京古城的风貌,开封市实行保留老城,外围打开,市委市政府也因此从老城区迁出。在开发区内新建市委大院时,按照城建部门严格的先钻探,后建设的原则,首先请文物部门进行探研,结果,发现市委办公楼旁,是一处宋代城墙遗址。面对该市最高机构已经划定的蓝图,有关方面犯难了。问题到了市委书记梁绪兴手上,他毫不犹豫地说,大家不要忘了城建上的“四个有利于”原则,第一条就是有利于文物保护,这是我们自己制定的,市委要带头执行!至今,按照修改后建起的市委大院内,还为旧城墙遗址保留着位置。以此为例,我们就明白为什么开封在投入30多亿元进行多处城市改造工程,无一处出现毁坏文物现象,相反,新发现保护了数十处有千年以上文物价值的地址和实物。

如何科学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使古代文明与现代设施有机融合,是洛阳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课题。长达14公里的洛浦公园,就是这一城市规划理念的体现。洛河是洛阳的母亲河,洛阳即建在洛河之北而得名,一首《洛神赋》更使稍有文化常识的人来到洛阳,就对洛河充满怀想。但由于水量减少,荒于治理,沿河垃圾遍地,满目杂草。双创治理将其规划为沿河公园时,充分展示城市古代文明标记成了公园的主题。但见带状园林中,每隔一段就出现一个3000平方米的内广场,以洛阳十三朝建都的历史为背景,将东汉太学、张衡三仪、蔡伦造纸、建安风骨等事件人物,用构图、小品、雕塑、碑刻等手法再现,又用橡皮坝提高了水位,波光潋滟,芳草凄凄,使人恍若在历史长河中倘徉。

还有郑州市内的多处广场、金水河治理、黄河游览区建设……无一不体现着古城的文化底蕴。

鹭群把城市作为家园

郑州市行政区是河南省直有关机构集中办公的地方,然而每年夏天,都有数万只灰鹭白鹭成群飞临,筑巢栖息。林深鸟密,是这里的绿荫牵动了鸟儿的翅膀。

绿色是地球生命的象征,三市在创建工作中不约而同将绿化作为城市改造的重头戏。郑州市由政府出资,承包已被城市包围的农民集体土地和农业部门在城区用地,改建成公共绿地,同时在全市进行“拆墙透绿工程”。原来被围墙遮拦的公园、单位的园林美景,成为城市的共享,所有的市内公园、广场免费向市民开放,被建设部部长称为“三大创造”;开封市在城建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拿出近20亿元,在城市周围建成4条防护林带、2个观光林区、一个绿化精品工程和一个高效林业示范区,组成一道绿色屏障;洛阳市的“绿、亮、净、美、畅”城市形象工程,打头就是绿字,两年新增绿地面积2504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平方米。三个城市还在绿化美化中突出特点,创造名牌。雍容华贵的牡丹成了洛阳的象征,走上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养菊赏菊是古汴梁文人的雅好,如今,在政府鼓励扶持下,成了开封的市花,数十个花卉基地和每年一度的菊花节,使城市成了花的海洋;花期最长的月季在郑州市的主要干道随处可见……

绿化美化加上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使三市空气污染指数、噪声平均值、饮用水质都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在央视每天公布的环境质量报告中,郑州空气清洁度达到了良好。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