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珠三角涌动大学潮

2001-11-07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杨连成 我有话说

以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及珠海大学园区的成功创办为起点,一股建设大学园区的热潮正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涌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市都已纷纷开始行动,竞相出台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吸引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到珠三角地区创建大学园区。

珠海:抢占先机

珠海市为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早在1999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之后就提出了“注重引进,追求所在,所在就是拥有”的理念,适时地调整了高等教育发展思路,决定创办珠海大学园区。

珠海较早地设立了大学园区管理委员会,对占地20平方公里的珠海大学园区实行统一规划和管理,计划用5-10年的时间建成,规划全日制在校生达5.5万人,以本科教育为主,逐步发展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并建立科技成果“孵化”基地。

随着珠海大学园区的顺利进行,这个市还在进一步加快引进大学的步伐,计划把整个珠海作为一座大学城来建设,到2005年在校大学生发展到8-10万人,使高等教育逐步成为城市发展的轴心和珠海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珠三角:雨后春笋

广州市今年8月提出创办大学园区的设想,分别在番禺、花都等地选点,筹建广州新大学园区。规划中的“广州大学城”占地约30平方公里,可容纳15万名大学生在校就读。广州新大学园区将以省内和国内外著名高校为主,多功能、多层次地发展高等教育,同时建立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及其产业化基地。

深圳市力图通过发展高等教育来实现“区域经济中心城市、高科技城市、园林花园式城市”的目标,市政府拟投资34亿元来建设深圳大学城,主要引进国内一流大学以及国外著名大学,重点发展研究生教育、应用基础研究和高科技研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城市综合实力的提升构筑创新人才和创新成果基地,而深圳高教大众化的任务则主要由现有的深圳大学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来承担。规划中的深圳大学城占地约12平方公里,主要发展以理工科为重点的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兼顾本科教育和继续教育。目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已与深圳市政府签定办学协议,两校将分别在深圳建立研究生院和若干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东莞市最近把建立“中国著名大学科技城”作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突破口,规划中的东莞大学科技城占地约50平方公里,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区、研发机构区,科技展览区、行政办学文化商贸区和生态保护区等五大功能区,使大学科技城成为东莞市高新技术产品制造、研发、成果交易、转化、技术培训和服务于一体的科教与产业结合的创新基地,预计在“十五”期间建成,前期投入20亿元。目前,已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26所高校进驻东莞科技城。

从化市也准备利用其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低廉的土地资源、建设和运行成本较低等方面的优势建设大学园区。

大学园区给珠三角带来什么

珠三角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的大学园区,给这里的人们带来了新的震撼和深深的思索。

由于历史的原因,广东高等教育的相对规模曾长期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同龄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每万人拥有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在校生等项指标上,远远落后于北京、上海、江苏等先进省市,也与今天的广东经济发展水平极不相称。有关人士指出,珠三角地区涌动的大学潮,将有助于克服广东长期以来形成的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等教育量不足、质不高的“瓶颈”,吸引大量国内外著名大学来粤办学,既可以盘活现有高教资源,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又能够带动城市人口的聚集和发展,达到“以教兴粤”的目标。

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和副校长杨晓光认为,珠三角大学园区现象是一种象征,象征着珠三角开始走上一条“以教兴业、以教兴城”的道路。珠三角现有人口2262万,占全省人口的31%,而GDP总量却占全省的76%,“十五”期间,这里的人均GDP可达到5000-6000美元,它将成为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先行区和示范区。这些大学园区成功创办后,至少每年新增30万个学士以上学位,使广东普通高校在校生达到60万人,比现有在校大学生净增一倍。一旦珠三角实现了高校密集和科技辐射的既定目标,它的战略意义就远远超越了办大学园区本身。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