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地区主义的新浪潮

国外思潮与动态
2001-11-07 来源:光明日报 肖欢容 我有话说

地区主义的全球发展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政治中的一个重要现象,特别是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欧共体发展的深化、全球化步伐的加深,以及随后而来的东欧巨变、前苏联解体,复活了冷战格局掩盖下的地区认同,导致了新一波的地区主义发展浪潮。

“新地区主义”的称谓最早是由美国宾州大学政治系荣誉教授诺曼·D·帕尔默在其名为《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新地区主义》(1991年)一书中提出的。此后,新地区主义成为国际政治学界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当前,对新地区主义学理分析有代表性的学者是瑞典歌德堡大学的赫特教授、纽约美国大学的米特尔曼教授和牛津大学的赫里尔教授。

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学者们对地区主义的界定并不完全一致。但普遍认为,新地区主义可以界定为一种多层次的一体化形式,包括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层面,其深远的目标是建立以地区为基础的自由贸易制度或安全联盟。而且,新地区主义特别强调地区内聚力和地区认同等政治理念的建构。新地区主义之所以“新”,是与冷战时代的地区主义相比较而言的。一般说来,新地区主义与冷战时代的地区主义相比,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两极冷战背景造就了旧地区主义,而新地区主义是在世界多极化进程中形成的。新地区主义和多极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无论其军事优势和变化进程如何,以前的超级大国越来越不能主宰全球事务进程,并受到新兴地区强国的挑战。

第二,冷战时代的地区主义主要是自上而下(由超级大国主导)建立的,而新地区主义主要是地区内部国家自愿和自主的进程,其中还包括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等非国家行为体的支持作用。

第三,冷战时代的经济地区主义体现的是内向的保护主义的特征,而新地区主义通常是开放的,是与相互依赖的世界经济相一致的。当然,就特定地区内的互惠条款与世界贸易组织的普遍主义的规制条款而言,可能存在某种不一致的地方,但这并不能否定新地区主义较之冷战时代地区主义所体现的开放性。

第四,冷战时代的地区主义大多关注特定的目标,如以安全定位或者以经济定位;而新地区主义是一个综合的多层次的过程。新地区主义不仅包括贸易和经济一体化,还包括环境、社会政策、安全与民主等问题。

第五,冷战时代的地区主义仅仅关注主权国家之间关系问题,而新地区主义是与全球结构的转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还包括与全球体系不同层次的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关系问题。因此,理解新地区主义不应该局限于单个地区,而应该与世界秩序的观念联系在一起。因为任何单个地区的地区化进程都会引起全球体系的震动,导致全球权力结构的变化。继欧共体之后,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的兴起导致人们探讨的世界经济三大集团的观念,就体现了这种趋势。
(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