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为科技学术会议效果差“把脉”

2001-11-11 来源:光明日报 金振蓉 我有话说

科技界学术会议找作报告者容易,找听报告者难的怪现象已持续了相当一段时间。近日,科技界人士在分析这一现象时认为,这是社会风气在学术活动中的反映。

去年,某学术团体请来了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做学术报告,发出了600多张票,结果到会的只有几十人,使主持会议的同志感到非常尴尬。现在一些学术报告不但对科技人员没有吸引力,就是在学的硕士生、博士生也不感兴趣,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反映出的学术风气是不容忽视的。

现在,科学家们都很忙,忙课题、忙项目、忙评各种奖,于是,在科技界的学术活动中,我们常常见到一些做报告者在报告前赶到会场,报告做完后就走人,似乎他们很忙,其实这给很多听报告的人造成一种负面的影响,这也可以说是一种学术上的不平等现象,学术报告不同于一般的会议,一个学者忙到了没有时间搞学术交流,没有时间听别人做报告的份上,他的学术报告能否货真价实也就值得怀疑了,而且,学术报告如果没有学术思想的交流,也就失去了学术交流的意义。

另外,在现在的学术报告活动中,我们常常看到,作报告者多是一些老面孔,有些人近乎于报告专业户,他们往往像赶场一样地赶往各处,这样一来就很难形成多元化的思想出现,形成讨论。报告人就那么几个,这就是权威,权威了以后就很难再进行讨论了。

科技界一些人士指出,当前,学术会议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专业领域的,另一类是面向学科以外公众的。而后一类学术会议由于面向普通公众,其影响更大,起着传播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的重要作用,如何发挥这类学术会议的作用,需要各方面认真探讨。当前,我们首先要在改变学风上下功夫,学术会议宁少勿滥,学术会议要准备得更充分一些,更认真一些,力争开出质量,开出水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