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转变增长方式 加速发展高科技产业

2001-11-12 来源:光明日报 谭少容 梁铭之 我有话说

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之一——药芯焊丝生产线厂房


1999年7月1日是中国科技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以中央直属242家科研院所全部实现企业化转制为标志,我国科技体制改革进入到一个从机制改革到结构调整、从封闭运行到开放重组的新阶段。一些转制科研院所迈出了企业化转制、股份制改造、上市筹资等关键步骤,沪深股市出现了大唐电信、安泰科技等一批以研究院所为背景的高科技企业。有人曾经担心:科研院所一旦转变为企业,我国数十年来耗费大量财力物力人力建立起来的应用研究系统会毁于一旦。如今,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表明,这种担心可以消除了。
——编者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尤其当人类进入新世纪,科技进步对整个国家的发展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999年7月1日是中国科技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以中央直属242家科研院所全部实现企业化转制为标志,我国科技体制改革进入到一个从微观到宏观、从机制改革到结构调整、从封闭运行到开放重组的新阶段。一些转制科研院所迈出了企业化转制、股份制改造、上市筹资等关键步骤,沪深股市出现了一批以研究院所为背景的高科技企业如大唐电信、安泰科技、金瑞科技等。追溯两年多来的改革历程,所有亲历其中的人们都会百感交集,有人曾经担心:科研院所一旦转变为企业,我国数十年来耗费大量财力、物力、人力建立起来的应用研究系统会不会“毁于一旦”,产业共性技术和竞争性前沿技术的研究开发会不会得不到重视……因此,作为我国科技主力军之一的国家大型科研院所的改革进程及其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一直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最近笔者走访了由国家大型科研院所改制设立的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改制以来公司的技术创新、高科技产业化等方面进行了采访。

岂让浮云遮望眼走向市场景色新

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钢铁研究总院是中国产业部门国有研究机构的典型代表之一。钢铁研究总院创建于1952年,是原冶金工业部直属的综合性钢铁冶金和材料研究开发机构,是一个人才荟萃、装备配套完整的科学研究和开发基地。研究领域包括从炼铁原料开始到压力加工成材的全部钢铁生产流程的工艺技术、以金属新材料为主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以及分析检测和质量控制。自1992年以来,据原国家科委对全国工业类科研机构的评定结果,钢铁研究总院在综合科技实力上始终位居第一,运行绩效名列前茅。

参观钢研总院的展室,可以看到国家级大奖就有300余项,省部级奖励更是不计其数,不论是两弹一星,还是“神舟”号飞船都应用有钢研总院研制的材料,江泽民总书记、朱镕基总理、李岚清副总理等国家领导人都曾参观过总院的科研成果展览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说,在我国的材料研究和产业化开发领域内,钢研总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使这些真正的高科技技术在市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伴随着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钢铁研究总院也一直在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

1985年科技体制改革以来,虽然钢铁研究总院在研发和产业创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技工贸总收入从800万元增加到1997年的4.7亿元,年均增长达到50%以上,初步达到了自我生存的目标,但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例如,科研与市场脱节,科研结构分散,大技术很难出现,试验室小规模的生产无法达到规模经济的效应,科技产业发展资金严重不足等。对此钢铁研究总院的院领导班子深有感触,时任钢铁研究总院院长的殷瑞钰院士说:“十多年来的科技体制改革,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无论是采用集体承包、指标到人还是走科工贸一体化道路,还未跳出原有僵化体制的框子,仍是在原有基础上表层的不同组合。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就必须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狭义科研习惯的禁锢,跳出计划经济下的旧有思维模式,以创新的思想来重新定位科研机构新的地位和作用,重新组合各种资源要素,使其真正走向市场。”

如果站在我们国家的改革进程,以及世界范围内的角度看,科研院所转制为高科技企业不仅是现实的需要,也是历史的必然。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经济已经处于由产品相对短缺向产品相对过剩的重大转型,但是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结构性缺陷。一方面,我国国民经济整体素质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突出,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艰巨而繁重。另一方面,有效供给不足亦成为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紧迫性问题,缺乏与需求结构高级化趋势相适应的产业技术支撑体系,难以主动地促使经济增长方式由单纯的数量扩张转向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在国际上,以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正在推动新经济的发展,对经济、社会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影响。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技术开发的主体是企业。但是,我国传统的科技创新体制是,大创新由科研部门负责,企业只管小革新,这使得科技创新者始终游离于生产部门之外,科技创新成为生产和经济的外生变量。长期以来,企业只是生产单位而不是经济行为的主体,主观上也没有依靠科技进步的动力。其结果是造成我国传统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多数企业不具备自主开发的能力,无法适应当今市场竞争的客观要求。加之体制等方面的束缚,很难在短时间内建立起有效的研究开发力量,无法担当起高技术成果产业化的重任。这样,产业部门科研院所就被历史性地推向转换成企业运行的体制,完善科技资源结构,进而强化企业研究开发力量的重要位置。

经过深刻反思宏观环境、国家政策的变化以及自身发展的历程,钢铁研究总院确立了建立科技企业集团的总体目标,以组建上市公司作为向企业化转制的突破口,以此从整体带动改革步伐。

脱胎换骨改理念现代企业展鹏程

1998年12月,即在国务院正式批准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242个科研机构全部实现转制的前4个月,以钢研总院作为主发起人发起设立的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遵照整体改制战略,钢铁研究总院对院内新材料研发领域进行了重组,共投入优良的经营性产业1.1亿元,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354项(其中国家级科研成果98项),获准专利44项和10个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明显的高新技术拟投资项目。安泰科技以高新材料及其制品和新材料的生产工艺及装备的研究、开发、设计、生产及销售为主业。1999年,公司先后通过了改制验收和科技部、中科院的“双高”认证。同年,即在公司成立的第一年就跻身于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第13强。2000年5月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成功发行上市,募集资金8.988亿元。

由科研事业单位,转变为企业,又在很短时间内转变为上市公司,摆在公司管理层的首要任务是要使广大科技人员迅速转变观念,思维方式由科研院所向科技型企业转变,追求市场、技术、人才和资本的优化组合;经营规模由小型化、分散化向集约化、规模化转变;价值取向由重论文、成果获奖转向追求新技术竞争力的增强和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

曾任钢铁研究总院副院长,现任安泰科技总裁的才让博士把安泰科技上市后自身及所处环境的变化总结为六点:一是身份变化。从国有事业单位的主人翁转变为安泰科技的受托经营者,受股东的委托负责公司的经营管理,承担使股东资产价值最大化的任务;二是运作资产的属性变化。由国有资产的拥有者、代表者、经营者转变为产权关系明确的股东资产的委托管理者;三是决策系统和决策程序发生变化。从研究院所党政联席会议决策转化为现代企业制度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班子相互协同、又相互制约的法人治理结构;四是所处环境变化。法律环境发生变化,从遵守企业法进而转化为遵守公司法、证券法和其他地方性法律法规;五是分配体系变化。从包死基数,余额归己的承包制分配方式转变为以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分配激励体系;六是价值观和发展方向变化。从单纯科研转向致力于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建设,发展高科技产业成为公司明确的战略方向。

认识到这六大转变后的公司管理层,及时转换角色,调整角度,运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方法,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从科研院所到高科技上市公司的体制和机制转变。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安泰科技针对研究院所改制企业的弱点和难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工作。

——制订公司规划目标和发展战略。没有规划就没有发展,没有战略就没有方向。企业战略是企业根据内外环境及可取得的资源,为求得企业生存和长期稳定发展,对企业发展目标、达成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的总体谋划,是企业经营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制订企业规划和计划的基础。公司组织了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和研究,运用现代战略研究的理论与技术分析,召集有关领域的专家和业务骨干参加安泰科技发展战略研讨和制定,广纳各方意见,充分考虑新材料领域国际、国内的发展趋势,以及国家宏观的产业政策导向,对各业务领域的发展前景、公司拥有的相应的资源与核心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对各业务子单元的战略方向进行了规划与整合,形成了公司发展战略和5-10年的规划框架,并以此为纲要指导和规范各项工作。

——从传统的人事管理过渡到现代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首先是理念上的转化,真正“以人为本”,高度认识人才是企业之根本资源,优化人才结构和人力资源配置,使整体人才竞争力得到了提高。公司上市后,产业快速发展,急需大量人才,公司打破以往坐等学生分配的传统模式,积极出动,通过举行各种招聘活动积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努力开拓人力资源市场,建立了公平、公正、公开的招聘制度。为改变以往分工不清、责任不明的现象,在公司范围内逐步推行了岗位薪酬和岗位考核制度。为吸引、激励人才,公司结合实际,引入现代薪酬管理概念,建立了有效的薪酬分配激励机制,提出了以“薪酬频谱理论”为依据的目标薪酬一体化的实施办法,即以公司的经营业绩为基础,建立总公司薪酬总额、分公司薪酬额度和员工收入三者的有效链接,以最大限度调动各单位创造优良经营业绩的积极性。同时还进一步结合实际,正在积极探索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的新形式,就期权、期股所涉及的法律政策和相关理论展开调研。

——建立独具特色的市场营销体系。市场营销作为企业供需链中增值潜力最大的环节,已被形象地比喻为“企业经营中最精彩的跳跃”。但是院所在未转制之前基本上没有有组织、有计划的市场营销活动,是典型的“坐商”。安泰上市后,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市场营销体系的建设迫在眉睫。从无市场导向到市场导向、到市场拉动、到客户驱动,安泰科技逐步建立了独特的大规模定制营销模式。同时积极建设和推行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探索从经营产品到经营品牌,逐步向经营文化过渡,使企业价值从有形资产逐步延伸到无形资产,实现企业寿命的无限延展。

——建立集中一贯的财务管理体系。改变原来科研院所财务户头林立、财务分散,极不规范的旧有模式,建立了独立完整的会计核算体系、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银行管理制度,规范和深化了成本管理、预算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和资金管理,全面提高了公司及各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公司坚持资金集中管理,发挥整体优势,控制风险,合理调度,充分保障项目投资和生产经营的资金需要。

——在质量管理方面,公司制定了“追求一流”的质量方针。为建立可靠的质量管理体系,真正取得企业产品进入国际、国内市场的通行证,在全公司范围内推行和建立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并以此为突破口,全面提升基础管理水平。在公司的认证过程中,干部员工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编制了上千份的质量管理文件,建立了文件化的管理体系。同时克服重重困难,对生产现场进行了清理和调整,按生产作业管理的要求整合生产流程。经过内审、管理评审及预审核,公司上下质量意识普遍提高,各级管理机构得到完善,生产活动日趋规范有序,形成了自我完善、自我改进的机制,日前公司已顺利通过ISO9001质量认证。

——营造良好气氛,培育新型企业文化。在计划经济体制、事业单位机制和承包制下形成的“以科研为根本,崇尚个人行为”的院所文化,已不适应高科技企业的发展要求。安泰科技从成立之初就着手企业文化的建设,努力培养“追求一流,依靠团队,团结和谐,努力向上”的文化氛围。安泰科技重新进行了“科技精英,材料专家,创新典范,产业先锋”的企业定位,提出了“以人为本,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同步成长”的核心价值观。公司初步完成了企业文化建设纲要《安泰科技——我们的事业与家园》,并层层进行宣传讲解。各分公司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凝练出大量带有鲜明时代特点、各具特色的理念口号,不断充实与丰富了安泰科技的企业文化,“创新、进取、协同、奉献”的精神蔚然成风。

上市两年收获多加速驶入快车道

回首安泰科技两年多来改革实践的风雨历程,公司上下感到了切实的变化,抚今追昔,收获良多。

——思想观念发生巨变。一方面是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纯科研事业单位思想的观念中解脱出来,从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现代科技企业的角度来考虑生存和发展问题;另一方面是从“小承包”机制形成的固有思想观念中解脱出来,以现代科技企业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来整合资源,使整体实力充分的发挥出来。通过不断的宣传教育,公司员工普遍提高了认识,摒弃了过去各自为政,小富即安的思想,提高了整体意识、全局意识、危机意识、市场意识与竞争意识。

——运行机制全面改观。事业单位的运行机制在许多方面不同于企业,与现代企业差距更大。长期以来形成的国有事业单位体制,对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市场营销、资本运作等方面都遗留了许多缺陷和空白。安泰科技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通过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建立了规范的经营管理体系,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公司上市,为产业化大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加快了产业化进程。在降低投资成本、保证项目建设和工程质量的同时,公司三大领域的十大投资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如在非晶材料领域,安泰科技继承了非晶研究从“六五”到“九五”连续四个五年计划的科技攻关的成果,在基础研究、材料研究、工艺装备、应用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技术突破,多项科研成果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保护群,形成了一定规模,非晶工程被列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非晶带材生产线已经生产出220m m宽非晶带材,在线自动卷取装置已获成功;药芯焊丝项目已全面完成厂房的交工验收、生产线的安装调试,已经投入试生产,实现当年开工建设、当年安装试产的预定目标。安泰钢研超硬材料制品产业基地仅用5个月时间就完成了规划和厂房土建工作,目前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安泰科技新材料产业发展基地也正在积极调研之中,建成后将为公司产业进一步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和空间。

——进入资本市场,开辟经营新领域。依靠技术优势、发展科技产业和积极参与资本运作是安泰科技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改制上市不仅为公司发展募集到急需的资金,实现了技术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对接,同时也使公司从传统的产品经营领域向资本市场迈进。包括战略性投资认购股权以及通过收购兼并、资产重组等资本运营手段,实现资金的增值和公司低成本扩张。2001年10月,安泰科技与上海钢研所、上海硅钢片厂共同签署出资重组“上海安泰至高非晶金属有限公司”协议,三方的战略合作将使安泰科技和上海至高公司共享双方在非晶材料领域的商誉,共享多年形成的技术和管理的优势;通过市场整合,避免恶性竞争,有利于把市场做大做强,充分发挥国家非晶微晶合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作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技术创新持续加强。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和不竭源泉。上市为公司研发创新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同时公司建立新型研发和创新体系,即成立公司技术创新委员会、公司研究开发部和基层技术开发部三级管理机构保障技术创新始终与市场紧密相连。2000年公司共承担国家各类课题49项,全年累计研发投入3038.6万元,约占公司销售收入的10%。落实新产品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