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自然科学基金星”诞生记

2001-11-12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60—90厘米施密特望远镜


中国科学家发现新的小行星

1997年2月14日,白天天气较好,有薄云。天黑之后,位于河北兴隆大山之中的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望远镜像往常一样开始了观测。23时15分,值班天文学家周旭和观测助手马春梅将望远镜指向了一个位于巨蟹座的编号为M289的小行星天区。第二天,就在这个天区,周旭等人找到了一颗16.4等,视运动速度每天16.6角分的小行星。

这颗具备两个晚上观测资料的小行星在兴隆被临时编号为B05961,经国际小行星中心确认,它是一颗新发现的小行星,并获得小行星中心的暂定编号1997CJ29。不久,国际小行星中心又收到了美国的Spacewatch和LINEAR两大小行星观测台站分别于1月底和3月底对这颗小行星的观测资料,从而得到它的比较准确的轨道,进而又在以前的观测资料中找出了它在1987年、1991年、1992年、1994年和1995年被美国、日本和欧洲的观测者观测的数据,于是这颗小行星精确的轨道便被描述出来了。

1998年3月13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在“小行星通报”第31371号上宣布,由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小行星1997CJ29获得永久编号(8425)。这是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并获得命名权的第22颗小行星。

小行星是怎样命名的

小行星是一种在太阳系中绕着太阳做轨道运动的小天体。由于它们质量很小,不会发生地球那样大的变质过程,因此保留了太阳系形成初期的原始状况,对于研究太阳系起源有重要价值。通过对小行星轨道的研究,可以测定有关的天文常数,进而研究太阳系的动力结构和演化现象。

近年来,近地小行星对人类的威胁以及它们与地球生命起源的关系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同时它们也不可避免地与国防发生密切的关系。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小行星正在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太空资源。

小行星的发现是小行星研究的基础。小行星在发现之后还要经过跨越足够时间段的天体测量观测以精确地得到它的轨道。只有被非常精确地定出轨道并满足严格条件的小行星才能得到国际小行星中心赋予的永久编号和命名权。

小行星是目前各类天体中唯一可以由发现者进行命名并得到世界公认的天体。一颗小行星的观测者在不能确定观测到的小行星是否已经被别人发现的前提下,可以给这颗小行星一个临时编号,比如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观测到的小行星均先以字母B加上5位阿拉伯数字作为临时编号。同一颗小行星在不同夜晚被观测到,并报告给国际小行星中心之后,如果不能被确认为任何一个已知的小行星,则国际小行星中心就会赋予这颗小行星一个国际统一格式的暂定编号。

当一颗小行星在至少四次回归中被观测到,轨道又能够非常精确地确定时,它将得到国际小行星中心给它的一个永久编号,同时该小行星主要编号对应的发现者得到对该小行星的命名权。该命名权在国际小行星中心在小行星通报上宣布该星的永久编号之后的十年之内有效。早期小行星的命名一般选取古代神话故事中的女神名字,后来这一惯例被取消,其命名逐渐成为小行星的发现者表达自己的意愿的一种方式。绝大多数小行星的命名反映了发现者对特定的人物、地点、组织或事件的纪念。当然,小行星的命名仍需要符合一定的规定,比如政治家、军事家或政治、军事事件必须在逝世一百年或发生一百年之后才能被用来为小行星命名,且需经过13人组成的小天体提名委员会的批准,最终由国际小行星中心在它每月出版的“小行星通报”上公布。

世界上第一颗小行星是1801年元旦之夜由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发现的,后来命名为谷神星。截止到2001年9月,共有29074颗小行星获得了国际小行星中心的永久编号。

“自然科学基金星”因何得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天文学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整体研究水平在发展中国家位居前列,个别领域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是国际上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我国在观测方面已发现30余颗河外超新星,位居世界前列;在理论方面,我国在恒星对流和脉动理论、星系相互作用、BLLac天体短时标光变、超新星及其遗迹、宇宙大尺度结构、中子星和脉冲星代参数、类星体辐射机制、太阳磁场和速度场、耀斑大力动力学以及高能数据处理方法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以我国的小行星领域研究为例,北京天文台小行星研究组共发现获暂定编号的小行星2689颗,其中已经有275颗小行星由该项目组获得国际永久编号和命名权。1997—1999三年间北京天文台小行星观测数在国际100多个小行星观测台站中排名第5,仅次于美国的4家大型的小行星专业观测台站。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15年来,先后在天文领域资助近50个科研项目,总经费近6000万元。正是这些宝贵的资助,奠定了我国天文学研究的基本物质基础。长期以来,北京天文台,施密特望远镜,以及小行星项目组的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大力支持。这颗1997CJ29小行星所涉及的研究项目也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当发现1997CJ29小行星的科学家获得这颗小行星的命名权时,他们首先想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了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15年来在基础研究领域和优秀科技人才培养方面所作的巨大贡献以及对天文探索事业的支持,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报请北京天文台和中国科学院同意后,于2001年7月13日向国际小行星中心申报,经过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提名委员会的批准,8425号小行星按照中国科学家的愿望被命名为“自然科学基金星”。

这颗闪耀在天上的小行星,寄托着中国科学家对国家大力支持科学事业的赞扬和肯定。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