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新郑郑公大墓青铜器》出版

隔海相望五十载 今朝相聚成一册
2001-11-12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 崔志坚通讯员 张天玉 我有话说

本报讯海峡两岸合作出版的《新郑郑公大墓青铜器》首发式日前在河南博物院举行。史称“新郑彝器”的一批珍贵青铜器,阔别50多年后,首次汇聚成一册。

1923年发掘的河南新郑李氏园郑公大墓,出土完整的青铜器近百件、还有玉器、陶器等,其中出土的近百件青铜器更为引人注目,史称“新郑彝器”。新郑郑公大墓青铜器,是春秋中期具有代表性的承前启后的器群,它承西周凝重敦厚之绪,启春秋战国清丽开放之先,它的出土,使人们对于中原文化的认识超越了传统金石学和古代文献的束缚,为新生的中国现代考古学走向实证、系统、区划研究提供了可信的田野资料。这一特大发现轰动一时,引起全国广泛关注。

1927年,河南博物馆筹委会成立,几经周折辗转之后,这批新郑青铜器成为河南博物馆的首批镇馆之宝,开河南文物事业之先河。1937年,为避免文物毁于战火、沦入日本侵略军手中,这批珍贵的文物迁往重庆。1949年,由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飞速封锁重庆机场,运送第二批文物的飞机未能起飞,才使一部分珍贵文物留在了新中国。自此,郑公大墓青铜器分存海峡两岸达50年之久。

经过河南博物院和台北历史博物馆反复协商、合作,《新郑郑公大墓青铜器》终于由大象出版社出版。台北历史博物馆馆长黄光男、北京大学著名教授李伯谦、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朱封翰以及故宫、上海、天津等博物馆的馆长和专家等20多名海峡两岸的文物考古专家出席了首发式,同时,他们还对同样散存于两岸的河南辉县甲乙墓的文物资料进行了交流、审定。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