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实现“双赢”效应

2001-11-16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杨连成 我有话说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的教学实验大楼长571.2米,可同时容纳2万名学生上课。


编者按:

李岚清副总理日前在考察中大珠海校区时特别肯定了中大在珠海建校区带动了珠海经济的明显增长和一批相关产业发展,赞扬珠海办大学园区这一招很好,珠海很有希望。勉励中山大学进一步提高质量,把办学水平搞上去,使之成为高新技术创新的源泉,成为政府和社会的智库,成为新兴产业的火车头。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最近在珠海考察时也对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的建设感到震撼和鼓舞,认为这是目前我国最漂亮的校园,她高度评价珠海无偿提供土地以及土地上的建筑,同时给予多项优惠政策与中大合作办学的模式极具远见卓识,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有力举措,建议光明日报给予详细报道。今天我们刊登由本报记者采写的系列报道《“中大—珠海模式”透视》,敬请关注。

中山大学副校长杨晓光把“中大—珠海模式”概括为四条:一是重点大学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异地规模办学;二是地方政府以少有的气魄和远见慷慨解囊,全力支持兴办高等教育;三是新的中大校区以基础教育为主,同时兼顾科技开发,实现了产学研一体化;四是大学的后勤服务全面社会化,而且一步到位。正是这样一些基本特征,使教育部领导和专家们称赞它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杰作”。中大党委书记李延保、校长黄达人对记者说,我国高校在扩大办学空间的过程中,并非只有出钱征地一条路,完全可以通过与地方政府合作,实现“双赢”的办学效果,走出一条低成本扩张的新路来。

“双赢”的一家自然是高校。中山大学领导认为,高校赢得的不仅是无偿使用的大片土地、土地上的建筑物、市政配套设施等有形的资产,更大的赢利在于以新校区为契机的教学改革和高校管理体制的创新。一年多来,他们在新校区打破文理学科和不同专业的限制,把教学体系分为综合素质教育课程、基础理论课程、实验课程三部分,既坚持中大名教授、优秀教师上基础课的传统,又实行全新的课程创新体系,首次试行“免监考”的考试制度,发展网络教育文化,新学期举办了22场“中外优秀文化讲座”和“自然科学前沿”系列讲座,加强了两个校区的学术文化交流。新校区管理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在这样一所上规模的全新的大学里,真正的管理干部还不到50人,按需设岗、一职多能的管理模式得以成功运行。尤其是彻底实行了学校后勤管理社会化,将校区的物业、环卫、绿化、交通、食堂、医疗、保险、通讯、饮用水、生活服务等各个后勤服务项目全部交由企业经营管理,校区只行使规划、招标、监督、协调、验收等职能,而不再直接参与经营。他们还在新校区实行学生自主教育、自主服务和自主管理,成立了30多个学生社团,开设200多个勤工俭学岗位,使学生和学生社团成为校区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人。

“双赢”的另一家则是珠海市。珠海市委市政府以如此超前的战略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引进名牌大学,究竟赢在哪里?对此,起初不少人不理解,经过算账对比后,人们猛然醒悟,原来这是一笔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聪明绝顶的“大买卖”。

珠海市副市长余荣霭感慨万千地说,历史上以大学立城兴国的例子不胜枚举,西方先有波士顿大学而后有波士顿城,先有哈佛大学而后有美利坚。今日世界上,哪一座大都市不是因为有了几十、上百所大学而成为政治经济和科技文化中心的?北京市去年由大学引进科技成果转化而形成的产值就达1700亿元,仅清华大学一家就有200多亿元。撇开这个大账不说,就说我们和中大合作办学的“小账”,我们也是在花小钱办大事,让小利而走捷径。如果我们自己来办一所5000名在校生的大学,按照每个学生一年财政投入一万元来计算,我一年就要投入5000万元。如今我们拿这5000万元来补贴给中大这样的名校来办大学,按照10个在校本科生给一个教职工一年一万元的特区生活津贴算,就可以使珠海的在校大学生达到5万人的规模,而且是名校大学生!同样的一笔钱,培养的大学生却有10倍之差!按照1名在校大学生一年平均给地方增加GDP2.4万元算,5万大学生就是12个亿,再按GDP中的10%交回地方财政算,就等于地方政府一手投入了5000万元,另一手又收回了1.2亿元,还净赚回7000万元!这还不包括名牌大学在科技成果转化和名师名家汇聚必然给地方带来的巨大效益,不包括它提供给高新技术产业的人才储备、智力支持,产业支撑,促进城市文化含量的提升、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大量增加等等。

至于政府无偿提供土地,余副市长说这不仅不违背国家发展教育产业的有关要求,而且那只是暂时的、量化的,而引来的大学却是长远的、全局性的和实实在在的。中大落户珠海才一年,校区所在地唐家湾经济总量同比增长了16.88%,第三产业增长48%,财政收入增长56%。而从全珠海市来说,曾经面临摘牌的珠海国家级高新区不仅保住了牌子,而且出现了快速发展的势头,两年内,工业产值从20亿元猛增到120多亿元。国家级软件基地和科技创新海岸也顺利诞生,李嘉诚和记黄埔在中大校区附近即时开发原来未曾开发的45万平方米的高档房地产项目,建设新的文明社区。随之而来的是一大批沉积了几年的房地产开始活跃起来,外商投资企业,尤其是那些跨国公司看到了有这样卓然不群的大学屹立在这里,就毫不犹豫地把区位优势、环境优势得天独厚的珠海作为他们的“登陆点”,纷纷斥巨资于珠海创业。我们还腾出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来办好基础教育,这些有形的和无形的名牌大学效应,恐怕没有人能算得清珠海的赢牌究竟有多大。可以肯定地说,珠海目前引进的名牌大学将形成珠海科技创新的永恒资源,将迅速推动珠海作为一座花园式的现代化的海滨都市的奋然崛起,珠海人民将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决策和要求,更加快捷地推进珠海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建设进程。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