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者情怀与诗人笔墨

2001-11-29 来源:光明日报 梁鸿鹰 我有话说

在百万解放大军过长江的前夜,一位稚气未脱的青年,在揭露国民党暴行的集会上,听到有人喊出高尔基不朽名篇《海燕》中怒火般的诗句“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从那时起,寒来暑往,物换星移,这位青年对高尔基的钟情矢志不渝,发表了众多研究高尔基的学术著作,如今已经成为俄苏文学和高尔基研究界的著名学者。他就是陈寿朋先生。

捧读陈寿朋的新作《域外情丝》,面对这些展现学者情怀和诗人风采的篇什,感觉如星夜与良师促膝交谈,似静室同诤友亲切晤面。

作品的第一重魅力是思想层面的。作者多年从事促进教科文化繁荣的事业,对林林总总的现实保持着清醒头脑。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密切关注社会问题,并以当代知识分子的良知呼唤全社会的警醒,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就是他反复思索的问题之一。在澳大利亚访问期间,他深切感受到绿色文明对人类的重要意义。悉尼街头悠然踱步的鸽子、海边与人分享美味佳肴的水禽、动物园中舔食游人手中米花的袋鼠、菲利普岛归巢的企鹅群,使他“身在澳洲,心驰祖国”。他深情地写到:“从吟唱‘关关睢鸠,在河之洲’开始,我们的先民就是一个努力营造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氛围的民族。上下五千年,方圆千万里,正是这种和谐氛围使我们有一个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的家园,使我们华夏民族得以生生不息、兴旺繁荣。”他呼吁:“我们应当像澳大利亚人一样,善待禽兽,呵护自然。我们要对后代负责,不能作不肖子孙、千古罪人,再不能继续粗暴破坏祖先的遗存。”

作品的第二重魅力是斐然文采背后的学识和修养,这在文集中有突出反映。他以诗人的笔墨,绘人绘影,写意传情。他访问瑞典时写的《童话国里说童话》中,深情回顾拉格洛夫的《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和林格伦讲述的《长袜子皮皮的故事》对世界儿童文学的贡献;在《心之桥》中,追溯源远流长的中韩友谊,从比较文学角度,由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赵虎成》、《苗生》和朴趾原的《虎叱》谈起,深刻分析中韩文学中“虎”这一形象的异同与源流,令韩国汉学家叹服。

作品的第三重魅力则是他对事业和真理执著以求的精神。神奇的俄罗斯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海燕”高尔基,无疑是他这本集子中最具分量的内容。作者曾几次到俄罗斯访问,在那里每到一处必联系自己的经历和学术研究,作一番深入考察和探寻。在“俄罗斯诗歌的太阳”普希金的铜像前,他深情凭吊诗人讴歌自由、诅咒专制、呼唤真善美的一生;在马雅克夫斯基广场,他遥想诗人投身革命、放歌时代、嫉恶如仇的风采;在高尔基故居博物馆,他睹物思人,久久徘徊,感慨万千,于《春天的心语》这篇长文中,结合所见所闻,对高尔基笔耕不已、扶助青年、博览群书、向往中国等方面的情况做了饱含深情的详尽介绍。由于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俄罗斯曾出现反高尔基的浊流。他在《温馨的回忆》一文中,用自己访问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广泛接触著名学者的经历告诉大家:“高尔基是劳动人民的忠实儿子,是社会主义文学的创始人,这是历史做出的结论,任何人都推翻不了。”记得回国后他就写出《高尔基晚节及其他》一书,怀着捍卫真理的热情和对高尔基的爱,用丰富的论据和犀利的笔触,荡除泼洒在高尔基头上的“双头海燕”、“折断了翅膀的鹰”等污尘和浊水。他就是这样孜孜以求,用生命和热情延伸着自己的事业。

《域外情丝》陈寿朋著新华出版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