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为瑞中教育交流默默奉献的莱辛校长

教育之窗
2001-12-10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驻日内瓦记者 李肇东 我有话说

在中国记者团8天紧张的访瑞采访活动中,最令我们感动和难忘的一次,是离开瑞士的当天上午,与英特拉根中学校长赫尔穆特·莱辛先生的会见。

置身于英特拉根中学,这里的人与物都使我们感到十分亲切。年逾花甲的莱辛校长,言谈笑语都流露出他对中国的热爱和对中瑞教育交流的执着。1985年英特拉根中学和北京二中结为中瑞首对姐妹学校,从此开始了两校间经常性的交流活动。这朵长开不谢的中瑞教育交流之花,是多年来莱辛校长用心血浇灌和辛勤耕耘的结果。

在莱辛校长带领下,我们一进入教学大楼,就感到一股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走廊里展有介绍中国中小学教育和希望工程的图片,以及两校间历次交流活动的照片,甚至还有中国的瓷器、字画、古钱币、工艺品等展品;莱辛校长办公室外挂着巨幅秦兵马俑照片,学校里还有大量有关中国历史、文化、教育的书籍和资料。

莱辛校长说,他自小就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感兴趣。他痛恨“八国联军”对中国犯下的罪行,钦佩毛泽东把一个受外强凌辱和欺压的中国变成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崇敬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周恩来总理,他关心中国发生的一切事情。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他首次访华。他1982年访华时就萌发了促进瑞中教育交流的想法。经过三年的筹备,经双方各级教育机关批准,1985年9月他再次访华时,与北京二中签署了两校结为姐妹校的协议,做了一件瑞士前人未曾做过的事情。此后,他曾多次参加或率领瑞士教育代表团访华。1993年,该校师生首次访问北京二中,次年二中师生回访瑞士,至今已进行了6次校际互访交流活动。

在观摩英语教学时,我们见到了一位曾在北京二中教过英语的老师。她在那里生活了半年,深深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热情友好,中国对教育的重视及中国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该校一个叫瑞雪的女孩告诉我们,她哥哥瑞华1999年曾作为该校交流学生在北京二中生活了3周,他已爱上了中国,今年哥哥已经自费去北京大学念中文了。莱辛校长说,通过这种校际交流,可以增进瑞中青年一代对不同文化的了解,悠久的中国文明与文化能够给瑞士学生许多启迪。在中国逗留期虽短暂,但会给他们一生都留下深刻的印象。

莱辛校长说,目前他正在做两件事:一是争取把中文列为中学教育的选修课,二是物色一个在他退休后能继续推动瑞中教育交流的接班人。组织校际交流,首先遇到的困难是经费问题。政府不给钱,学校没有钱。每个瑞士学生赴华3周需3000瑞郎(1瑞郎约合5元人民币);中国学生来瑞3周需2500瑞郎,这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他组织瑞士学生利用暑假打工筹集去中国的费用;接待中国学生的费用,则由莱辛校长凭着他对瑞中教育交流的一片赤诚,锲而不舍地八方求援,向公司、企业募集。中国学生被妥善地安置在有接待条件的瑞士家庭里。其次,要对中国学生的安全负责。初来乍到的孩子们,环境生疏,好奇心强,活泼好动,为了孩子们的安全和避免发生意外,他把瑞中学生编成4人一组,白天以小组为单位活动。住在瑞士家庭里的中国学生还有语言不通、饮食不惯等生活问题,他都要想法解决。20年来,莱辛校长为开展瑞中教育交流,不停地耕耘,默默地奉献,其精神非常令人感动。

莱辛校长说,他经常收到两国学生寄来的饱含深情的来信,述说他们在教育交流活动中的收获。这是他最高兴、最欣慰的事。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