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关注中华文化的人们

2001-12-20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李韵 我有话说

天刚亮,手机响了,先生打来电话,不满2岁的孩子病了,烧到39度。在孩子最需要母爱的时候,我却不能守在她身边。

当我带着对孩子健康的关注开始工作时,另一种关注深深地感染了我。这种关注是与会代表和港澳台特邀嘉宾对21世纪中华文化发展的关注。连日来,代表们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就是中华文化如何挺立于世界文化的潮头。

北京国际会议中心的休息厅,几位代表正在聊天。聊着聊着,就谈起了民族文化的发展。代表们说,保持继承传统、吸取外来成果,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而首先要做的是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了解和认同,然后才谈得上借鉴、化用。他们越说越激动,爱之深责之切,溢于言表。有的说,现在的舞台上、电视中,漠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一味宣传西方文化的节目太多了。有的说,一些文艺创作者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曲解、糟蹋文化精华的作品屡屡问世。这种因为无知而出现的妄自尊大或崇洋媚外,必须尽快改变。还有的说,个别文艺作品中肆意渲染奢糜的生活方式、腐朽的价值观念,是对受众的误导,是对中华文化的不负责,更是对中华民族的不负责。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是更多受外来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影响的地区。应邀与会的港澳台嘉宾在谈及本地文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时,有时是那样的痛心疾首。而在与他们的接触后,我感觉到,那里的有识之士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渴求与内地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有约一半的人谈到要加强与内地的文化交流,让正宗的传统文化影响那里的人,特别是年轻人,把民族的文化精粹植入年轻一代的心灵,让民族精神溶入他们的血液、化成他们的呼吸。

正听着他们的议论,家里呼我。是不是孩子的病又重了?一边拨着电话,耳边代表们还在议论。忽然,我想,这些有历史责任感、民族责任感的人们,在关注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怠慢,其情意之深切,远胜于我对孩子健康的关心。这真乃中华文化之大幸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