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环境污染危及渔业生产

2001-12-21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邵文杰 我有话说

长江口缘何无鱼可捕

今年年初以来,拥有100多年捕鱼历史的上海长兴岛海星渔业村70多条专业捕鱼船中,已有50多条被迫停港。不仅蟹苗、鳗苗出现了历史上极为罕见的“颗粒无收”,就连一向资源较为丰富的经济鱼类———凤尾鱼,今年的总产量也比往年下降了400%。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长江口地区的生态资源极为丰富,使那里成为一个天然的优良渔场。然而,由于多年来的环境污染、过度捕捞、高度围垦以及各种海岸工程的建设,长江口生态环境已失去平衡,河口生态系统全面衰退。据有关监测结果显示,目前我国渔业生态环境的总体状况良好,但部分渔业水域受到营养盐、有机物、石油类和重金属等不同程度污染,局部水域污染较重。分析表明,污染面积、污染程度及对渔业的危害有进一步加重趋势。

据介绍,离陆地较远的海水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索饵场基本没有受到污染或污染十分轻微,对鱼、虾类的繁殖生长没有造成不良影响,但由于陆源污染物的排放,我国海域部分近岸、河口及内湾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索饵场受到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污染,水体呈一定程度的富营养化,赤潮频繁发生。

江河、湖泊鱼类产卵场、索饵场及洄游通道由于沿江、沿湖污染源众多,部分水域受到总磷、非离子氮、石油类、挥发性酚及重金属铜等污染,影响了鱼类的正常繁殖和生长。

环境污染对渔业生态环境产生了长期不利影响,破坏了渔业资源,估计每年捕捞产量损失约50万吨,经济损失约30亿元。

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鱼”

为了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鱼”,据了解,从1985年开始,农业部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在我国主要海区、流域和省(市)相继建立了渔业环境监测站,形成以国家渔业环境监测中心为枢纽,覆盖全国的渔业环境监测网络。目前,全国从事渔业环境监测的单位有60多家,纳入监测网络管理的单位有32个,从事渔业资源环境、资源保护和监测的技术人员近千人。

同时,农业部还相继颁布了《渔业污染事故调查处理程序规定》和《渔业污染事故调查鉴定资格管理办法》,对渔业水域污染事故的调查、鉴定和处理行为进行规范,同时成立了全国渔业水域污染事故技术审定委员会,负责全国重大渔业水域污染事故的技术审定工作。

农业部和国家环保总局日前还联合发布了我国第一部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这部名为《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1999-2000)》发布的渔业生态环境,涵盖了渔业生态环境中最重要、最敏感、最脆弱的鱼类产卵场、仔幼鱼的索饵场及重要经济鱼类的增养殖区,这些区域是渔业生态环境保护关注的重点。渔业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劣,是以鱼类是否受到污染物的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影响,环境因子是否有利于鱼类生长、繁殖为依据,即主要以渔业水质标准为依据。该公报不仅公布了渔业水域环境质量,而且指出了环境对渔业的影响,同时明确了政府在生态修复和渔业环境改善方面的具体措施。

农业部副部长齐景发日前表示,《公报》的发布,对保护渔业资源和渔业水域环境,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对保障食品卫生安全和推进无公害水产品,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鱼”具有重要作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