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靠智慧开启新天地

2002-03-11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特约记者 盛晓艳 我有话说

说起来令人难以置信,一个不到300人的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断“皇粮”仅10年功夫,科技产业销售额就达到1.2亿元,技工贸产值突破2亿元,人均创产值达到80万元,利税翻了四番,职工收入达到历史新高。数字是枯燥的,但这些数字后面透视出该院领导无穷的智慧,他们用智慧开启出崭新的天地。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缪昌文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讲了三句话:变“两张皮”为“一条龙”;看准的事业要敢于花钱;人才是致胜的根本。辩证的思路、精辟的语言道出了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成功的秘诀。

变“两张皮”为“一条龙”

科研与经济的脱节,成果与市场的分离,效益与待遇的脱钩像一条无形的枷锁,长期以来制约着科研与经济的发展,被人们戏称为“两张皮”。要想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要想最大限度地、最快地使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必须首先解决“两张皮”的问题,变“两张皮”为“一条龙”。1993年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新型材料厂应运而生,1994年该院混凝土外加剂厂投入生产。科研人员开始走向市场第一线。

然而,刚刚走出试验室的科研人员,既不懂营销手段,又没有营销策略,使得优势产品没有广阔的市场,强势的项目形不成规模化。院领导一班人决心首先从经营观念上解决问题。他们结合自身特点,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在竞争中先人一步,高人一筹。1997年以来,在混凝土外加剂的销售推广中,他们把高学历专业技术人员放在营销一线,以他们的学历、知识和专业技术,博得用户的信赖,提高了产品在市场上的可信度,从而形成了科研机构独特的经营策略。

其次,发挥技术优势,以优质的服务赢得市场。为了把产品的科技含量充分体现在工程的质量上,他们组织学历高、且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对产品的使用进行现场指导,跟踪监督。特别是对国家及省市的重点工程,常年派出有经验的同志驻守现场,以确保施工质量。这样不仅使他们与用户之间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关系,而且增加了产品的可信度。在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田湾和核电站工程、润扬长江大桥等国家和省的重点工程中,不仅销售额每年都有大幅度递增,而且工程质量都达到了设计要求。

第三是创立品牌形象,以高尚的人品人格拓展市场。科研人员为了解决施工生产中的难题,经历无数次的失败,才获得了成功。技术推广人员为了把成果应用到建设工程中,走遍了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重点施工现场;负责现场指导的专业技术人员,食宿工棚,吃苦耐劳,为业主和客户出主意解难题。从事建材研究的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以他们的人格魅力和专业素养赢得了用户的信赖,创造了与客户之间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伙伴合作关系。市场营销中的“专家效应”是该院作为科研机构直接参与市场竞争并取得成功的经验之一。他们的专家长期活跃在科研生产和产品推广的第一线,为润扬长江大桥、田湾核电站、南京地铁、玄武湖隧道等许多国家和地区重点工程承担了技术攻关项目,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该院建科监理公司以质量求信誉,推行品牌战略,仅去年就有两项工程获得鲁班奖。

看准的事业要敢于花钱

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始终把抓科研开发和技术创新放在首要位置,加大科研投入,从人力、物力、财力上保证科技产业化发展的后劲。随着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该院对科技产业化的投入也不断增加。1999年为了让科技产业化不断上台阶,上规模,在省建设厅、科技厅的支持下,他们集资2000多万元,新建“江苏省混凝土外加剂科技开发基地”,建成了全国唯一的一条真正实现全自动控制的混凝土外加剂科技生产线。2000年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增加6000万元,2001年产值跃上一亿元,销售额超过9000万元。与此同时,又投资800多万元,新建成了涂料、油漆生产线车间,改变了过去村办企业作坊式的生产规模。科技产业投入后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效益大幅上升,而且使产品的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和不断提高,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在三峡工程、田湾核电站等工程中,在几十家国内外外加剂企业激烈竞争中,该院建材所研制的混凝土外加剂,一举夺魁,改写了我国核电站建设中不用国内外加剂的历史。涂装所研制生产的“丰彩”牌系列外加剂先后在沪宁高速、南京长江二桥、南京辛庄立交桥装饰工程中中标,为美化南京,迎接华商大会的召开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针对一些部门和科技人员重创收轻科研的现象,该院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保科研,促开发。一是实行科研项目责任制,通过签定《内部技术经济目标责任书》,下达新开课题、完成科研项目和推广项目的指标,明确奖惩规定和考核办法,把技术创新工作落到实处;二是设立奖项,保证科研人员的收入水平高于职工的平均收入,有力地激发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三是实施重点项目负责制,凡属于技术创新的重点课题,都要明确项目负责人,提出完成项目的具体要求,规定该项目完成与否的责任和奖惩办法。四是加强监督检查,进行具体指导。院分管领导和职能部门定期检查科研项目的进度,及时解决科研工作中的问题和矛盾,协调相关部门支持配合,确保科研项目按计划完成。1993年以来,全院完成科研课题达到100项,其中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6项,20多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或国内领先水平。

人才是制胜的根本

市场经济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要想在大浪淘沙的市场中占领一席之地,就必须有一流的技术,而一流的技术来自于一流的人才。该院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人才起了关键的作用。

首先,重视人才的引进。该院把重点大学、重点学科作为人才引进的主要来源。为引进人才,该院采取特殊措施,给高层次人才享受诸如住房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对引进的博士、硕士或高层次人才实施了14万元和8万元住房按揭贷款补贴。

其次,抓好在职人员继续教育。该院现有20多人在读博士、硕士学位,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和竞争氛围。1993年以来出国考察学习的骨干达到二十多人次。每年都安排一定时间集中干部脱产学习,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努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全院现有硕士以上研究生60多名,其中博士6名,在读博士9名。发展较快的院建材所,硕士以上学历人员已占到60%以上,为科技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打下了基础。

第三,发挥人才作用。院领导班子采用对年轻同志“引路子、壮胆子、压担子”的做法,大胆启用有发展潜力的技术管理骨干。8年来先后有二十多名三、四十岁的中青年骨干走上了院和关键部门的领导岗位,让他们挑起重担。现任建材所所长刘加平,硕士毕业分到该院仅6年,先后获得科技成果6项,2001年被评为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