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北京双榆树中学成功开展“中学JIP”实验

教育个性化 师生同发展
2002-04-13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 高晓明 我有话说

本报北京4月12日电上课铃响过,一位男同学走上讲台,讲述了唐代诗人常建用自己的两句诗,引得他所钦佩的另一位诗人赵嘏续成后两句的故事。然后请同学们找出一句相关的成语来,许多同学举起了手,他点了一位女同学。“抛砖引玉”,“完全正确,我的同学们都非常聪明。”这是今天“中学JIP”实验北京市课题指导组在海淀区双榆树中学召开的现场会上的一幕。

“中学JIP”实验即“提高中学生学习质量整体改革国家行动计划”,是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联合组织实施的以提高学生创新素质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双榆树中学把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研究重点,以“教育个性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作为主课题,参与了“中学JIP”的第三轮实验。在今天的现场会上,该校向100多位与会者提供的10余节自主创新型研究课,都体现了上述特点。记者旁听了林硕老师主讲的初一1班的《雾中过三峡》这堂课。林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设置情境、激发兴趣。她先用一组图片把三峡的景象展示给学生,随即,提出问题:“同学们在欣赏这些画面时心里有什么感受?”“自豪!”同学们异口同声。就这样,抓龙头——使同学们整体感知了课文。之后,林老师又展示了一些学生的预习作业,同学们经过自主学习,找出的作者游览顺序,以理清文章的写作脉络,这就是摸龙脊。下一步就是抠龙鳞:鉴赏文章的艺术特色。请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朗读并谈阅读感受。这时,每个被点到的同学都拿出自己准备的与课文相关的画面和音乐。于是,在门德尔松、《泰坦尼克号》主题曲等优美音乐的伴奏下,朗朗的阅读声

把听者带到了三峡那神奇瑰丽的景色中。随后,林老师又引导学生比较了本课和郦道元的《三峡》的异同,同学们总结出本课在写景的同时,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穿插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使文章内容更生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