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用“三个代表”思想武装头脑 加强村级组织建设

农村党建工作的紧迫任务——
2002-06-01 来源:光明日报 黄继鹏 我有话说

在新的历史时期,把农村党组织建设成为符合“三个代表”要求的坚强领导核心,必须确立“三个代表”理论在农村各项工作中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武装农村党员头脑;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导新世纪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是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的行动指南和强大动力。在新的历史时期,把农村党组织建设成为“三个代表”要求的坚强领导核心,必须确立“三个代表”在农村各项工作中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武装农村党员头脑,这既是当前农村党的建设工作的紧迫任务,也是各级党组织要研究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一、某些村级组织存在的问题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原因

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是党在农村执政的基础。我们党始终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把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长期任务常抓不懈,使之在社会变革中不断得到巩固、发展和壮大。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一些村级党组织在思想建设及组织构成上,还存在着不能适应“三个代表”要求,滞后甚至阻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在思想认识上,“左”的影响没有得到根除,接受新思想、新理论,新观念被动迟缓,在发展党员、选拔干部等方面,存在着陈旧的思维定势;在党员队伍结构上,存在着年龄大的多、文化低的多、缺少致富技能的多的现象。在组织状况上,部分村党支部存在着创造力不强、凝聚力不强、战斗力不强的问题,有些村党支部班子发展经济无思路,致富群众无门路,成为说话无人听,办事无人跟的软班子、穷班子。

农村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村级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是造成一些地方贫困落后、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之一。由于党员队伍老化,致使思想保守僵化,工作缺乏活力,开拓创新意识不强;由于党员队伍文化素质低,致使接受新知识、新事物过程缓慢,不能审时度势,顺应时代潮流;由于党员队伍缺乏致富技能,不能带领群众致富,在农民群众中缺乏影响力、感召力。以上问题的存在,束缚了这些地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党的各项政策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使农民群众对党员干部能否贯彻“三个代表”,如何实践“三个代表”产生了一些疑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因此,我们必须从加快农村发展,维护农村稳定,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高度,充分认识按“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以“三个代表”思想武装农村党员是一项紧迫任务

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加强思想建设。村级组织和党员干部受文化素质、传统习惯、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在接受新思想、新事物上存在着一定的惰性。因此,要适应农村工作特点,改进教育农村党员的方式方法,真正把“三个代表”思想融入到农村党员干部头脑中去,把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到“三个代表”上来。围绕解决好理论武装问题,我们要抓住开展“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这一契机,坚持在学习阶段抓灌输,在对照检查阶段抓领悟,在整改提高阶段抓深化,通过反复讲,反复学,使农村党员干部真正懂什么是“三个代表”,为什么要坚持“三个代表”,怎样实践“三个代表”。在此基础上,组织发动农村党员干部对照“三个代表”要求,认真思考并回答“能否代表”和“如何代表”的问题,从而促进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对于村级组织存在的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形成用“三个代表”思想武装头脑,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共识,并教育和引导农村党员干部坚持在学习实践“三个代表”中转变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在学习实践“三个代表”中剔除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在学习实践“三个代表”中廓清思想迷雾,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市场意识、发展意识,激发与时俱进的思想活力,在开创未来上,牢固确立有实力才能有作为,有实力才能有地位的思想;在改革开放上,牢固确立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思想;在加快发展上,牢固确立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和跨越式发展的思想,使之在思想行为上跟上社会变革的趋势,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加强组织建设。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经常性的工作,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工作重点。当前,村级党组织的一项紧迫任务就是用“三个代表”理论武装自己、改造自己,使之真正成为实践“三个代表”科学理论,体现“三个代表”根本要求的坚强堡垒。要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对党员的培训教育,注意拓宽发展新党员的视野,积极引导和鼓励基层党组织敢于突破各种禁忌,打破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在个体户、私营企业主等社会各阶层、各方面中的优秀分子入党问题上,要改变那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做法,态度鲜明地鼓励和支持他们入党。将那些“能够代表”、“愿意代表”,符合入党条件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组织中来,以扩大党在农村的联系面、影响力和控制力,巩固和扩大执政的社会基础。围绕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结构问题,我们要求每个村每年要从致富能手、退伍军人、镇村企业人员、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至少发展1名党员。开展学教活动以来,全县共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65期,培训2700人次,其中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等社会各方面优秀分子占有一定比例;在去年农村党组织发展的987名新党员中,35岁以下的占80.5%,高中文化的占85.6%,社会新的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占12.6%。同时加强对党员的培训和扶持,使之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致富本领。

在村级班子建设上,要以县镇村三级联创为动力,深化创建“五好”村支部活动,丰富创建内涵,把实践“三个代表”作为“五好”村支部创建的首要条件,紧紧围绕富民强村目标,落实创建工作措施,选拔社会各方面优秀分子充实班子,增强村级党组织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在加强村支部班子建设问题上,我们采取县镇领导包村进点,县直部门结对帮扶的办法进行集中整治。对工作能正常开展,内部比较团结但工作水平一般的村级班子,引导他们增强争先创优意识,克服满足现状的思想,加快富民强村步伐。对问题比较多,群众不满意的村级班子,引导他们转变思想作风,改进工作方法,尽快改变落后面貌;对个别软弱涣散的村级班子,进行集中整顿,建好配强班子。开展学教活动以来,全乡共整顿和调整村班子56个,调整村干部120余人。在村干部的选拔上,大胆地起用先富起来的能人,把一批靠得住、有本事、有本钱的“富党员”选拔充实进村级领导班子,形成了能人带动效应,激活了工作局面,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以“三个代表”理论为指导,加强作风建设。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村级干部绝大多数来自于农民,服务于农民,植根于农民,加强村级党的作风建设要找准问题、对症下药、务求实效。在加强村级党组织作风建设上,我们以治旧、治懒、治软、治庸为切入点和着力点,教育引导农村基层干部克服不合时宜的旧思想、旧观念、旧办法,树立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奋发有为,开拓创新的作风;克服不想事、不干事、混日聊天、无所事事的现象,树立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作风;克服软弱涣散,不讲原则,不敢碰硬的现象,树立敢说敢干、敢做敢为、敢抓敢管的作风;克服不思进取,不讲效率、不讲实效的现象,树立勤勉敬业、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作风。教育农村党员干部把农民心声作为第一信号,把致富农民作为第一标准,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追求,努力做到民有所呼,必有所应;民有所难,必有所助;民有所忧,必有所虑;民有所求,必有所为。在工作推动上,从行政手段为主转向以提供服务为主,多采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典型引路的办法;在处理村务和矛盾纠纷时,由封闭向公开转变,增强村务公开的透明度,学会用民主和法律的手段,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并建立县镇村三级联动抓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加强党内监督,拓宽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渠道,形成抓党风、促政风、带民风的有效合力。

以“三个代表”理论为指导,加强制度建设。制度管长远、管根本。要在建立健全村级组织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加大对制度执行情况的考核力度,确保各项制度管用实在,落到实处。在制度建设上。我们着重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建章立制:第一,围绕促进干部学习建章立制。建立和完善理论学习制度和述学、考学、评学制度,把学习纳入干部述职、考核和奖评的重要内容,建立定期培训制度,以提高政治理论素质和工作水平为主要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基层干部进行培训;强化村干部学历的培训,改善村干部文化结构。第二,围绕规范决策程序建章立制。在村务决策上,凡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和普遍关心的问题时,坚持以法律、法规和党的方针政策为依据,以代表大多数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村内集体生产公益事业的筹资筹劳,由村委会提出预算,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通过。第三,围绕扩大基层民主行为建章立制。推行和完善村党支部“两推一选”、“公推直选”,村委会依法选举及干部任用、发展党员公示等制度,建立村级干部实绩考核、民主评议、诫勉谈话等管理制度。第四,围绕加强民主监督建章立制。建立和完善以村务公开,民主评议和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制度,提高村务公开的规范化程度。(本文作者:中共江苏省沛县县委书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