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创新铸就文明城

2002-06-04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凌翔 我有话说


青岛,创新之城,文明之城。

创新,使青岛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仿佛在一夜之间,便拥有了海信、海尔、青啤、澳柯玛、双星、青岛港、颐中等众多的名牌企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名牌城”。众多的名牌企业,不仅大大提升了青岛的形象,还带动了当地经济的迅猛发展:去年,全市实现GDP1316亿元,同比增长13.7%;最近10年,GDP年均增幅保持在12%以上。

谈起青岛创建文明城市的历程,谈起青岛的名牌现象,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张惠来感慨地说:名牌源于创新。创新是生产力,也是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的手段和动力。只有不断开拓创新,才能与时俱进。

“中国交通第一品牌”的启示

青岛在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大张旗鼓地实施“精神文明建设名牌战略”,是源于“中国交通第一品牌”、“情满旅途”的启示。

“情满旅途”是青岛交运集团客运公司在1995年发起的一个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当时,由于客运市场全面放开,竞争日趋激烈,国有客运企业一下子陷入重重包围之中。为突破重围,客运公司和青岛长途汽车站的领导达成一个共识:探索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创公路客运服务品牌,以优质的服务“争夺”旅客。于是,一个名为“情满旅途联手大行动”的活动开始了。青岛长途汽车站率先垂范,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以优质服务、文明形象,赢得了市场的认同和社会的高度赞誉。交通部决定,推广青岛长途汽车站的经验,在全国公路客运行业开展“情满旅途”活动。

“情满旅途”挽救了青岛交运集团,也激活了青岛交运集团:1996年,该集团的15个下属企业全面亏损,全市十大特困企业,交运集团独占其三。而如今,这家集团的下属企业不仅全部盈利,而且,集团也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运输企业发展壮大成为全国地方第二大公路运输集团。

青岛交运集团的崛起,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市服务行业的一些人为了探个究竟,跑到交运集团“摸底”:在“温馨巴士”和公交车上,他们看到了邮政信箱,看到了零币兑换盒、便民服务袋、药品、纸巾盒、清洁桶、当日报纸、旅游指南、装伞用的塑料套机……在长途汽车站,他们看到了这里首创的托运儿童服务、免费的重点(困难)旅客服务室、外语迎宾……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不论是长途车站的候车室,还是交运集团属下的8000多辆汽车上,竟没有一幅商业广告,展示的只是他们自己的品牌:“情满旅途”。据说,仅此一项,他们每年便要丢掉几百万元人民币。

“情满旅途”现象,引起青岛市决策者们的高度重视。1999年,“实施精神文明建设的名牌战略”,正式写进了青岛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的决定》。

创建必须先创新

一枝引来百花开。

近几年来,随着精神文明建设名牌战略的实施,青岛市各行各业都在千方百计地培育、扶持自己的名牌。用他们的话说:创建必须先创新。

“98111”服务热线,是青岛公用事业局在全国率先开通的公用事业服务呼叫中心。他们将液化气、管道燃气、自来水、公共交通、供热等5个行业的服务电话汇成一条服务热线,实现了“电话一打、服务到家”的承诺,不仅成为深受市民欢迎的服务品牌,而且使全行业的经济效益大为提高:管道燃气供气能力提高了122%,用户由10.5万用户增加到25.63万户,提高144%;煤气公司通过热线订购配送,一个电话送罐到家,液化气销量提高108%。服务热线开通至今,已接待了来自美国、法国、日本及全国各地的200多个参观团。

精简机构,改革审批,统一处罚,政务公开,评估监督,是青岛市政府管理体系的“五大工程”,也是他们正在努力打造的“第一窗口”服务品牌。短短一年间,他们将政府机构由51个压缩为43个,行政审批项目从1263个,一下子压缩掉了655项。并且,在所属的5市7区和有对外服务职能的部门均设立了便民服务厅,集中多个职能部门和社会服务单位,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个大厅”办理和“一站式”、“一条龙”服务。

青岛卫生系统是全国卫生战线的一面旗帜。几年来,他们不仅在全国率先开通了“绿色通道”,建起了第一个“病人服务中心”,开出了第一辆社区卫生车,拥有了第一批“寻呼医生”,而且大刀阔斧地进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成为全国医改战线的“样板田”;更令人叫绝地是,1999年,他们在全国率先砸烂了整个系统所有医护人员的“铁饭碗”,使上万名医护人员,在一夜之间变为社会人。

青岛从1993年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至今,从市级机关到各个行业,从市区到下属的5市7区,创出了数不清的名牌。这数不清的名牌,带来的不仅仅是精神文明的硕果,更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