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乳业如何走强

2002-06-17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汪哲 邵文杰通讯员 刘礼兰 我有话说


近年来,乳品行业产销两旺,国家大力鼓励发展,大量资金涌入。乳品加工企业从1998年的700余家,猛增至2001年底的1600余家。乳品行业成了整个食品工业中高速发展的热点行业。

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调查咨询组成员、北京中乳精华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陈渝认为:随着加入WTO和学生奶计划的逐步实施,未来10年中国乳业的不确定因素非常多,需要我们的行业和企业管理者在热发展中进行冷思考。

需求是制约乳业发展的瓶颈

近几年,中国奶类总产量始终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牛群的自然增长、良种的扩繁、饲料结构的变化、饲养管理的改善,使奶类总产量以每年25%—30%的速度递增,因此,总供给量在未来5年左右完全可能实现翻番。

专家指出,潜在的消费市场变成现实的消费能力有一个过程。7.3公斤人均占有量的计算并未考虑净进口部分,进口乳制品的数量已占国内生产总量的1/3;并且,中国拥有13亿人口,但实际上对于乳品消费而言,目前有效人口只有2亿多,真正有购买力的人口不过几千万人。

目前影响我国乳品消费增长的各种因素中,消费习惯和营养知识是非常重要的障碍。尤其是消费习惯问题,比营养知识更重要。改变大众的饮食习惯,培养大众的饮奶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为任何习惯的培养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中国乳业的脸悄悄在改变

中国已经正式加入WTO,竞争环境发生了变化,由于关税的下降,会有更多的外国乳品企业依据其经济优势、技术优势、品牌效应、行业经验和分销渠道,参与中国乳品市场的竞争,这势必会给中国乳品企业带来一定的压力。

目前,许多外国企业正处于调研和磨合期,等待发力。外商投资企业已渡过其最困难的适应期,其营销网络不断完善,在资金、品牌、技术、营销以及管理上的优势亦将逐渐显露出来。而且随着农业协定的生效,欧美将减少其国内支持力度,而中国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在发展空间,以及中国市场的逐步规范与成熟,将促使外资乳业加大其在中国的投资力度。他们经历过国际市场太多的风风雨雨,经验老道,该出手时自然会出手。

专家认为,很多外商更关注10年后以至更长时期内中国乳业市场的走势。如果中国乳品企业单纯看到近年自己的高速发展,有可能在不知不觉间被外企全面超越。

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2001年三资乳业的产值已占到我国乳业产值的1/3左右,利税总额占40%以上。去年以来,达能、帕玛拉特、雀巢等乳业巨头在中国市场上的身影异常活跃。据悉,瑞士银行澳大利亚分行已派员协同澳驻杭州领事馆官员,与浙江的一家乳品企业商谈合作,拟在当地出资建日处理400吨的大型乳品厂,条件是全部用进口澳洲奶粉做原料;雀巢也看中云南某地的牛群……

中国市场逐渐接轨国际市场后,国际乳品市场每隔5至6年一次的周期性波动将会对我国奶业发展的影响更加直接,再加上我国乳业自身的波动,影响就更大。加入WTO以后,价格将由世界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而不仅仅是成本。因此我们要通过设立乳业风险基金、建立乳业合作社、加强行业发展规划、加强信息服务等措施,减轻波动对奶农及整个乳业的影响。

学生奶计划是中国乳业发展的推动力

截至目前,共有47家乳品企业获得了学生奶的国家认证,这些企业几乎囊括了中国乳品龙头企业,覆盖了20多个大中型城市。这意味着学生奶计划将进入实质性的推广阶段。

在一个没有饮奶习惯的国度实施这项计划,培育青少年的饮奶习惯,对于中国乳业而言是一项根本性的战略举措;可以看作是在新形势下政府通过培育市场引导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的有益尝试。积极稳妥地实施学生奶计划,不仅使学生和教师了解和接受牛奶,同时也影响到2亿多中小学生的家长,带动他们养成饮奶的习惯,从而达到强壮国民体质的目的。

随着我国乳业供大于求矛盾逐渐暴露,学生奶拉动内需的作用也将逐渐凸显。学生奶是一种历史趋势,是一种发展方向,终究会大行于天下。随着学生奶计划的逐步推广,必将推动中国乳业的发展。

据了解,年轻的中国乳品企业在硬件配备上,正在迅速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是,在“管理”软件上与跨国公司还有很大差距。由于长期在计划经济指导下运作,旧的经营意识缺乏市场经济需要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影响了乳业的科技进步和管理上台阶。

开展学生奶计划,将促使乳品企业乃至整个行业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为了达到国家学生饮用奶定点生产企业的标准,一大批乳品企业开始建立HACCP,引入ISO9002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目前获得认证的47家定点企业,全部建立了包括GB/T19000等在内的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因此,学生奶计划将有助于加速我国乳品企业的管理迈上新的台阶,从整体上提升一批企业的素质,进而打造一批能与外企竞争的中国企业。

与外企合资要慎重

据介绍,先期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企业在与我们合作中逐渐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应该将其作为一种前车之鉴。某国际知名乳品企业在1995年时与国内企业合资,占股30%,由于外方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费用较高,6年来其所投入的资本金已经基本减去一半;还有某些国际知名乳品企业在与我方合作时,提取销售收入5%的品牌使用费。

暂且不计国外的乳品知名品牌在我国的市场上价值几何,在这种条件下,外方对销售额的关注程度要远远大于关注利润。某些国际知名乳品企业在与我方合作时,连续投入巨资进行品牌推广,我方在合作数年投资没有回报撤出了股份以后,外企开始盈利。

目前,出于某种心态,我们国内的一些中小企业不愿意与国内企业合作,而更喜欢“跨国婚姻”。然而,专家提醒:与外企合资不是坏事,但应当慎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