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三个代表”写人生

2002-07-08 来源:光明日报 新华社记者 徐江善 彭川平 李小林 我有话说

韩行通带领群众改造果园850多亩,栽种了98个品种4万多株新果树。2002年水蜜桃喜获丰收。新华社记者张小龙 摄


他从贫瘠的山村走进城市,用勤劳的双手打开致富之门,成为远近闻名的千万富翁;

他告别繁华的都市返回山村,用自己的财富和坚定的信念带领乡亲摆脱贫困,让群众得实惠,把乡亲当爹娘;

他实现了人生的跨越,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三个代表”的一名忠诚实践者。

记者在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红旗镇岔鞍村南岔沟采访,村民们讲述的优秀党支部书记韩行通的故事,汇成一首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颂歌。

“他为党旗添光彩”

1997年春节前的一天,一辆崭新的轿车开到了南岔沟屯口。由于没有一条像样的路,轿车不得不停下来。一位年过五旬,身材削瘦,脸膛紫红的汉子走出轿车。眼前的情景令他双眉紧皱,一向高音大嗓的他,此时却寡言少语了。他,就是离开这条山沟十多年如今衣锦还乡的韩行通。

南岔沟是个有100多户人家的穷山村,韩行通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九沟十八岔,枣荆子镶边,千层板打底”的贫瘠土地。1985年,伴随着党的改革开放的春风,韩行通进城打工。他从摆地摊、卖海产品开始,通过诚实劳动,建立了大连市广联运输公司,成为一个拥有20多台运输车、雇工100多人、固定资产1000多万元的私营企业主。那时他的年收入600多万元,年利润200多万元。

心情沉重的韩行通走进山村,推开农民韩刚本的家门,眼前的情景让他心酸:破烂的房屋四处透风,没有一点热乎气。一家4口,躺在床上的韩刚本和他老伴及一个儿子都得了癌症。地上站着的傻儿子,只知道一个劲地傻笑。快过年了,这个家却没有一点年味。

眼泪浸满了韩行通的眼圈。他从衣兜掏出1500元钱,放在韩刚本老伴手中:“三婶,先拿这钱治治病吧。”回到家,韩行通又让人送去煤、大米、白面和猪肉。

这一年春节,韩行通走访了许多乡亲。他发现,由于穷,原来200多户的屯子,迁走了一半,屯里的青壮年都进城打工了,留下的老弱病残守着沟里几百亩果树苦熬生活,镇里正打算把南岔沟并到其他村屯。

故乡行使韩行通的心灵受到强烈震撼。一想到这些,他寝食不安。人们发现,那些日子韩行通的话少了,眉头皱得像上了把锁。他早早失去父母,从小是个苦孩子,村里的叔叔大爷们没少帮衬他。乡情、亲情促使他下定决心。

1997年春节刚过,韩行通注销了公司,回村找到村党委书记王文柱,提出承包与南岔沟村企合一的庆安公司。他表露心迹:“虽说我在城里富起来了,可生我养我的家乡沟沟叉叉坡坡坎坎一直装在心里,我要与南岔沟的父老乡亲一起富!”在第一次召开的村民大会上,韩行通扯起大嗓门做出三项承诺:三年内向村里交积累翻一番;劳均年收入翻一番;把南岔沟建成文明富裕的新山村!

风风火火的韩行通像个小伙子,钻山沟,进果林,修公路,建大桥。他首先投资30多万元,把一条水泥路面的公路修到了乡亲们家门口。接着,他又投资18万元,带领乡亲们建造了一座长12米、宽8米的大桥,乡亲们亲切地将这座桥称作连心桥———连接党的富民政策与老百姓之桥。

韩行通是沐浴着党的阳光长大的,由于前妻成份不好,入党他想都不敢想。党的政策使他富裕起来,他从内心深处感激党。返乡后,他主动向党组织靠拢,党员学习,他旁听,还热心地准备好茶水,把屋子烧得暖暖的;当庆安公司的局面打开之后,韩行通才正式向村屯党支部提出了入党申请。村屯党支部根据他的表现把他确定为重点培养对象。从此,韩行通与党组织靠得更紧密了,经常找联系人谈心、交流思想。韩行通带领乡亲致富的行动得到镇党委的重视和支持。经过认真考察和培养教育,并报上级组织部门批准,镇党委决定批准接收他为中共预备党员。

他常说:“未进党的门,先做党的人。”从提出入党那天起,韩行通更像年轻人一般,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他带领100多名村民顶风冒雪,在荒山秃岭大干了三个冬天,开垦出300多亩撂荒地。他投资150万元改造果园,南岔沟850亩土地全部栽种了从国内外引进的近百个水果新品种。他还引进了以色列自动滴灌设备,并带领乡亲建起一个库容5.5万立方米的水库。

“他把乡亲当爹娘”

金秋的一天早晨,南岔沟像过大年一样锣鼓齐鸣,鞭炮震天。全屯的老老少少全都聚集到村口,欢送22位从未出过远门的老人去北京旅游。当这些一辈子土里刨食的老人满脸喜气踏上旅途,许多人禁不住流下激动的热泪。

南岔沟偏远闭塞,许多老人一辈子没出过村镇,有些人从未坐过火车,更不要说乘飞机了。回乡第二年秋收后,韩行通提出自己出资帮助老人们圆这个梦。

消息传出,人们纷纷猜测:韩行通的老伴、儿子和宝贝孙子从没到过北京,算上他这一大家子,老人能去几个?可是,当名单确定下来,许多老人都不敢相信,22人中竟然没有韩行通家一个人。

在韩行通的带领下,老人们踏上开往北京的卧铺列车,80岁的丛者信老人一辈子没坐过火车,兴奋得一夜睡不着,像个孩子似的东瞧瞧,西望望。到了北京,他们住三星级宾馆、逛王府井、登长城、游天安门广场、观升旗仪式……归程乘的是民航飞机。

人们发现,韩行通入党前后大不一样。当初,他抱着朴素的亲情、乡情回到家乡,入党后这一思想得到升华。尤其在农村“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中,他的眼界更开阔了。他在支部会上说:“‘三个代表’是杆秤,人民群众天天在用这杆秤称我们的党员,我们可要牢牢记住这杆秤的份量啊!”

每年的腊月二十三,他都到村里的老人家拜年,送去慰问金。每年春节,他都把全体村民请到一起,宴请聚餐。喜庆之余,他还惦念着那些由于身体不好不能到场的老人和病人,把每样菜留出一些,一样不少地亲自送到这些村民家中。

有一次,韩行通到大连城里办事,中午吃饭时,发现这里的饺子馅大皮薄特别香。他马上想到,村里许多老人没吃过这家饺子,应该请他们来尝一尝。不久,他雇了三辆客车,把156位老人拉到饺子馆,美美地吃了一回正宗的马家饺子。一次与老人闲谈,韩行通发现许多人不知道自助餐是咋回事儿。他用车将十几位70岁以上老人拉到大连市区一家有名的饭店“自助”了一回。

韩行通心里装着群众,最见不得乡亲们碰到难处过不去。他有个小本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哪些群众有困难,哪件事情需要办。韩行通说:“要实践‘三个代表’,就不能等群众有了困难找上门再去解决,要主动为群众着想。”

有一年过春节,韩行通杀了8头自家的猪,他吩咐人把肉一户一户送到村民家中。分到最后,一斤肉也没剩。当韩行通忙活了一整天,两手空空踏着月色回到家里,他妻子感到奇怪,问:“咱过年的猪肉呢?”韩行通只好赔着笑脸给妻子解释:“咱是党员干部,要先可着群众分。”妻子无奈,第二天只好跑到农贸市场买肉过年。

南岔沟的变化日新月异,这是因为党旗增添了新的光彩,比过去更红、更艳了。

“俺活得舒心,过得开心”

笔直的水泥路面公路像一条玉带延伸到乡亲们的家门口,两座水库如同两面玉镜倒映出朵朵白云和座座群山。南岔沟一派文明富裕欣欣向荣的景象。

经过一年的苦干,韩行通对乡亲们的承诺一步步变为现实:1997年劳均收入由上一年的2000元增至5000元,初步改变了家乡的贫困面貌。在修路、架桥发展经济的同时,韩行通的目光看得更远,他想,一个轮子行车不稳,两个轮子才能跑得快,缺少精神文明可不行。

过去南岔沟治安不好,邻里打架斗殴,赌博成风。韩行通在美化环境的同时,组织起由11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组成的村民监督委员会,用韩行通的话说,这个委员会上管天,下管地,大到屯里的发展大计、治安教化,小到婆媳不睦、邻里纠纷。

为解决群众文化生活单调,韩行通投资50多万元,建起一座950多平方米,集图书室、文化室、村民活动室、办公室于一楼的综合大楼。综合楼上梁这一天,南岔沟的老老少少像过年一样,喜气洋洋,乡亲们按当地习俗,自发集资买了120米红绸布,围挂在楼墙壁上给楼“挂红”,并在大门贴上一幅对联:“幸福不忘共产党,致富不忘领头人”。

在南岔沟采访,正逢秧歌队表演。锣鼓声中,100多身着艳丽服装的男男女女踩着鼓点扭动着腰身满脸喜气。跑旱船的老大妈两只眼睛乐成一道缝,踩着高跷的小伙子一招一式博得声声喝彩,噘着大嘴动作滑稽的猪八戒引来阵阵开心的笑声……

村民丛者政年轻时是秧歌迷,也是麻将桌上的赌坛老手,赌博使他的身体垮了,家里的日子一天不如一天。老婆磨破了嘴皮子,怎么劝说也没用。韩行通找到他,任命他当了秧歌队的教练兼队长,把他从麻将桌拉到秧歌场。丛者政说:“打重新迷上扭秧歌,就不再打麻将了,现在身体好了,干活有劲了,日子也越来越好了。”他指着秧歌队告诉记者,许多好赌的小青年都告别了麻将桌。

秧歌队里的杨春叶、陈家庆夫妇在秧歌队里扮演潘金莲和西门庆,生活中则是一对恩爱夫妻。前些年屯里文化生活单调,与许多年轻人一样,陈家庆业余时间除了打打麻将就是睡大觉。他终于经受不住山外面精彩世界的诱惑,走出山村打工去了。去年,南岔沟红红火火的日子把陈家庆拉回到山村,在参加村里建设的同时,他很快迷上了扭秧歌。谈起这些变化,陈家庆感慨万端:过去村里偷盗、赌博常发生,一个晚上丢过七条狗,如今好几年没听说谁家丢东西了。

南岔沟的人变了,红红火火的日子使村民有了奔头,连外村的姑娘都愿往南岔沟嫁了。一些年轻人找到党支部提出入党要求,他们说,韩行通是我们的样板,人就要像他那样活着!

“生是党的人,死后留清名”

生意正红红火火,却返乡务农;本可以安享晚年,却带着一身病回乡苦干;800多万元扔在穷山沟,至今没得到一分回报……一位小青年带着一肚子问号找到韩行通,问:在一些人眼珠子朝上翻,千方百计巴结有权势的人时,你却巴结那些土的掉渣的老百姓,到底图个啥?

去年10月13日,韩行通积劳成疾终于病倒了。急救车把他送到医院抢救并发出警告:糖尿病并发症,尿蛋白4个加号,必须卧床休息。

从急救车离开那一刻起,南岔沟乡亲们的心就揪得紧紧的。他们着急、落泪,准备了许多补品要去看望韩行通,都被村干部挡了回去。82岁的张玉香老太太带着仅有的500元钱来到医院,含着泪请他收下,他说啥也没收。

韩行通告诉记者:躺在病床上,我想了许多,我年轻时就失去父母,从小吃了许多苦,是党的改革开放好政策,才使我走出山沟,致富发财。刚返乡时,还是出于对家乡的亲情,向党报恩的思想,直到在党组织的教育下,入了党,才开始找到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的答案。学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加感受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肩上担子的份量。参加革命是为什么?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点什么?江总书记的这段话已经成为我的座右铭。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我生是党的人,身前身后留清名,在我离开人世时,乡亲们能够说一声“韩行通,党员够格”,我就知足了。

“农业投入的风险很大,你想过没有,投入这么多钱收不回来怎么办?”面对人们无数次发问,韩行通坦然相对。是的,5年来,他投入了800多万元,使屯里的固定资产由不足30万元增加到700万元,年劳均收入由2000元增加到8000元。他告诉大家:“我对家乡建设投入的这些钱,开始时就没考虑能不能收回来。”

字字珠玑,句句铿锵。这是韩行通内心世界的真诚独白,是一位“三个代表”忠诚实践者的高尚情怀!

韩行通的事迹迅速传遍辽东大地。在他的事迹感召下,许多在城里致富的能人回到贫困山村,将自己的资金投入到修路、架桥、修水库等基础设施建设中。红旗镇党委书记于敏、副书记王毓良认为,韩行通的典型意义在于,吸引那些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下先富起来的能人返回贫困家乡,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但是,对这种奉献的典型,作为上级组织应该充分考虑他们的回报,不能让奉献者永远穷下去。他们在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的同时,自己也应该通过正当的所得富裕起来。岔鞍村党委副书记陈纪江介绍说,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我们已开始产权界定工作。通过对现有资产审计核实和资产评估,明确投资主体,以股份制的形式确定韩行通占有资产的数量,不能让奉献者吃亏。

春风荡漾来新燕,旭日东升起大鹏。记者随韩行通登石门沟,过南天门,下东沟坡,南岔沟沉浸在勃勃生机的盎然春色中。脸膛黑红、声高语重的韩行通满怀激情地讲述着山乡的美好未来。他说,南岔沟要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继续加大投入,加快发展都市农业、旅游农业、观光农业,让乡亲们多挣钱,挣大钱。到2005年,要实现年劳均收入过万元,2010年,实现年劳均收入2万元,把南岔沟建设成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山村!

掷地有声的话语在山间回响,韩行通双眸充满了无限深情。他身后的墙上,“认真学习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大幅标语在阳光下分外耀眼……(新华社北京7月7日电)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