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大学到大学城

2002-07-26 来源:光明日报 佳木斯大学党委书记、校长 张少杰 我有话说

佳木斯大学自1996年11月合校至今,已经实现了两次战略性跨跃。一是以“积极、审慎、团结、稳定”为原则,顺利、平稳地实现了以校院二级管理、三权统一为内容的实质性合校。二是到2001年,实现了全日制在校生由8500人到17000人,校园建筑面积由30万到55万平方米,本科专业由17个到38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由2千万元到6千万元的四个翻番的高速发展。

合校几年来,佳木斯大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新世纪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面对新世纪,佳木斯大学将向着建设“地方强校”的目标迈进。所谓“地方强校”有三方面的内涵。首先体现在“大”,即规模大、层次多、学科全。预计到2010年全日制在校生总人数可达35000人;本科教育将涵盖全部11个学科;有博士硕士研究生,本科、高职高专以及成人等全部高等教育层次。第二体现在“质”,指培养的人才质量,教育与学术水平高,科研与产业开发能力强。第三体现在“名”,即办成全省有名、全国有较高知名度并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综合性大学。为了加快佳木斯大学的发展,需要大学自身的顽强拼搏,同时也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对此,佳木斯市委、市政府与佳木斯大学于2001年初提出了以佳木斯大学为中心建设大学城的构想,并随之付诸实施。这无疑是实现佳木斯大学第三个战略目标的一项宏伟的基础工程。

一、佳木斯大学城的构成

佳木斯大学城主要由位于佳木斯南部市区的大学区、科技产业区和服务社区三部分组成。

1、大学区。近期以佳木斯大学校区,远期连同周边各个高校的整个校区构成佳木斯大学城的大学区。大学区主要承担培养高层次人才,科学与技术研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多方面服务社会等功能。培养高层次人才是大学城中各大学的首要任务,这方面已经具备了较雄厚的基础。现在,佳木斯大学及周边的几所高校,总在校生数近25000人,有研究生、本科、高职高专及成人等多种教育层次,学科、专业涵盖面广,有国家规定的11个学科中的10个(仅缺哲学学科)。借助建设大学城的机遇,今后将进一步扩大在校生规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拓宽教育层次和开辟新的教育形式。到2010年,佳木斯大学城内的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将超过5万人,将有培养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在内的所有高等教育层次。将开辟远程教育、继续教育等新的教育形式。科技研究是大学的中心工作之一。佳木斯大学的科技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已经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医学、材料工程、机械工程、教育学等方面有突出的优势和成果。佳木斯大学城的建设将更显科技研究中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通过交流与合作,将在边缘学科、综合学科等方面取得更多的进展和成果。依靠大学城中的科技产业区,将体现大学区中各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开发等功能。服务社会是现代大学的主要功能之一。大学城将为服务社会提供更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服务社会的内容十分广泛,如提供终身教育,提供远程教育,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提供技术市场,宣传优秀文化,传播精神文明,开放图书和文体场馆,允许社会公众进入大学校园参观游览等。从现代意义出发,佳木斯大学城的大学区应是集优美的建筑园林、高雅的人文景观、浓重的学术氛围、完善的数字网络于一体,并与其它功能区和谐相融的现代化校园区。

2、科技产业区。科技产业区是现代大学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大学密切联系社会和参与经济的重要阵地,也是传统意义大学城的内涵在现代条件下的丰富与发展。科研与产业开发是现代大学的中心工作之一。通过科技研究,特别是高新科技产业开发更能体现大学的社会中心和经济前沿的地位。大学城的科技产业区主要是大学城中各大学科技研究成果转化的基地,也是大学城中相关研发单位自身或以独资的形式开办产业的基地。区内的产业必须符合科技含量“高”、“新”的要求。必须是无污染的产业,产业的形态应该是多种多样,除了资源利用和深度开发的产业之处,更应有知识含量高的信息类、中介类等与大学特征相关的产业。如今在建的佳木斯大学科技园区是佳木斯大学城科技产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科研和产业开发功能的标志性工程,将以转化科技成果,孵化高新技术产业,培养复合型人才为主要任务。大学科技园区的建设需要发挥政府、高校、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在佳木斯市政府和佳木斯大学的共同努力下,佳木斯大学科技园区已经纳入佳木斯市的“十五”科技发展规划,市政府已经为佳木斯大学科技园区规划出10万平方米的土地,2000年3月佳木斯大学成立了科技园区筹建领导小组,整个建设工作已经启动。在佳木斯大学科技园区的基础上,将在整个大学城区内拓展用地,加快孵化成功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入工业化生产的速度。

3、服务社区。服务社区是构成大学城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城与大学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大学城是政府和社会广泛参与建设和管理的城区。大学城的服务城区以为城区大学提供良好的环境和优质的服务为宗旨。包括建筑、道路、绿地园林、文化景观等的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包括提供餐饮、住宿、通讯、交通及其它各种商业服务。整个服务社区要与大学相互协调,设施分布合理齐全,要有超前发展意识。服务要体现优质、文明、方便、快捷。服务社区的静态布局与动态运作要对社会起到表率和示范作用。

佳木斯大学城的建设将采取两步走的策略。第一步,将围绕佳木斯大学建成具有示范性作用的大学城。佳木斯大学位于佳木斯南部市区边缘,周围没有大的企事业单位和大型建筑,空间扩展较为容易。初步设想是将大学校区扩展到2平方公里(200万平方米)左右,加之1-2平方公里的其它功能区,使之首期建设的大学城面积在三四平方公里范围之内。第二步,在建成示范性大学城的基础上,围绕佳木斯南部市区的大学群最终建成总面积达十平方公里范围的佳木斯大学城。其中大学区的面积和其它两个功能区的面积分别在五平方公里左右。佳木斯大学城虽然由大学区、科技产业区和服务社区组成,但空间相互交融,相互关联,之间不应有截然的地理界限,将是一个综合的、开放的城区。

二、建设佳木斯大学城的优势条件

1、现代社会需要大学城

当今,利用大学的技术、人力、财力以及大学的无形资产参与经济活动,引领经济结构的调整、转移和升级,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已经成为社会经济调整与发展的主流。为了解决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瓶颈问题,我国已经决定推进并最终实现高校后勤的社会化。后勤社会化势必更加密切大学与社会的关系。当今大学融入社会,社会参与大学的较好组织形式就是大学城。

2、核心大学的优势

扩展型大学城的首要条件是有一所规模大、知名度高的核心大学或相应的大学群,总体在校生规模至少应在2万人左右。佳木斯大学若与此计划所确定的指标同步,到2005年全日制在校生人数应为23000人,到2010年应为33100人。佳木斯大学合校前的四所高校均有较久的历史和不斐的业绩。四所高校原本就相互紧邻,合校后成为占据佳木斯南部市区,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的综合性大学。合校五年来,资产和规模的增量值相当于原四所院校50年积累的总和,也就是说,五年相当于五十年,可谓实现了巨大的历史跨跃。现今佳木斯大学已有19个二级学院,学科达到9个(仅缺哲学和农学)。新世纪伊始,佳木斯大学又被纳入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1115工程,成为黑龙江省十所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从其地位规模等方面看,佳木斯大学完全具备了佳木斯大学城核心大学的条件。

3、地理区域优势

佳木斯市是我省东部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坐落于三条大江的汇合区和长白、兴安两大山系的交汇点,面向广袤的三江平原。周边大江、山地、平原俱全,自然资源丰富,水陆空交通便利,有着十分优越的地理位置。在这个区域的中心城市建设佳木斯大学城应是区域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4、所在城市的重视与支持

佳木斯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佳木斯大学的教育事业。最近几年以佳木斯市为主将投资建设通过佳木斯大学校区和周边的水泥路面主干道路;以市政相关部门为主,实施了拆除佳木斯大学周围的违章和不利建筑,加强治安管理等有利于大学改革与发展的一系列举措。最近二三年内,以佳木斯市三所重点高中均建成万余平方米的现代化教学大楼为标志的佳木斯市基础教育的建设力度也前所未有。事实证明,市委、市政府的确是佳木斯市历史上最重视教育的一届市委、市政府。如今,佳木斯市委、市政府与佳木斯大学共同确定了以“科教兴市,教育先行,共同建设,共谋发展”的大学城建设原则。佳木斯市委、市政府曾两次到佳木斯大学召开现场办公会,共商周边环境治理、规划用地等相关大学城的建设事宜。第一步的佳木斯大学城建设方案已经纳入佳木斯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目前佳木斯大学城已成立了筹建办公室,以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合理运作佳木斯大学城的建设事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