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歌剧在困守中求生

热点关注
2002-08-21 来源:光明日报 蒋力 我有话说

图为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演出的歌剧《羽娘》,王道诚摄


2002年8月5日至15日,北国名城哈尔滨迎来了第26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暨第三届全国歌剧(音乐剧)观摩演出。两个6年之隔,第三次举办全国性的歌剧(音乐剧)观摩演出,使这次文化部和哈尔滨市政府共同主办的活动成为亮点。依次在观摩演出中亮相的8台剧目是:四川省人民艺术剧院的《未来组合》、河南省郑州市少儿歌剧团的《鸡毛信》、四川省南充市歌舞剧团的《风雨送春归》、湖南省株洲市歌舞剧团的《沥沥太阳雨》、中国音乐学院的《再别康桥》、江苏省镇江市艺术剧院的《快乐推销员》、云南省昆明市民族歌舞团的《青铜魂》、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的《羽娘》(因受剧场限制,未到哈尔滨,评委及部分参演剧团代表赴沈阳观摩)。观摩演出期间,举行了全国歌剧(音乐剧)发展理论研讨会。8台剧目分别获得52个奖项,为这次汇演画上了句号。

题材、体裁呈多样发展态势

从题材、体裁来看,这8台剧目呈现出多样化创作的态势。《羽娘》和《青铜魂》可列入历史题材,《沥沥太阳雨》和《鸡毛信》为革命历史题材,《再别康桥》为现代知识分子题材,《风雨送春归》为当代农村题材,两部音乐剧《未来组合》和《快乐推销员》均为当代都市题材。体裁上向大小两极的扩展,可以举出《羽娘》和《再别康桥》两例。《羽娘》堪称近年来歌剧大制作之最,据说成本投入已高达500万,仅次于去年的《悲怆的黎明》。两位总导演门文元和李广德都是舞蹈、舞剧编导,初次涉猎歌剧导演,自然带入了许多舞剧导演的观念,一二百人的大场面在剧中屡见不鲜,合唱队、舞蹈队入戏入情,舞美、灯光设计具有戏剧性,服装明丽华贵,从音乐创作到演员,借用了一大批外地、外团人员,成为一次大兵团作战。而《再别康桥》的演员仅有7人,乐队仅有6人,是典型的小制作。这部戏去年12月在北京以“小剧场歌剧”的名目和形式推出,搅动了相对沉寂的歌剧舞台,被专家誉为“别致、精致、雅致”的演出。这次参加观摩演出,因哈尔滨没有小剧场,而改在普通剧场演出,样式有变,清新依旧,自然成为理论研讨会上关注的一个话题。株洲市歌舞剧团12年前曾献出一台非常有特色的《从前有座山》,12年后的《沥沥太阳雨》,又让那些看过当年演出的专家和观众感到了欣慰,这部戏在运用民歌作为音乐素材进行歌剧创作方面,结出了一颗硕果。《青铜魂》出现在哈尔滨的意义,可能有二:一是地理距离最远,阵容最大;二是填补了云南省在歌剧领域的空白。这两点,超过了戏本身的价值。

专家评委评点歌剧、音乐剧前景

这次观摩演出的评委会由下列人士组成:导演陈、剧作家黄奇石、词作家任志萍、舞台美术理论家蔡体良、剧作家冯柏铭、作曲家关峡、作曲家王祖皆、声乐教授宋波、歌唱家韩延文、歌唱家程桂兰。专家组由居其宏、戴鹏海、周稽、沈承宙组成。参加理论研讨会的正式代表中不乏歌剧一线工作者,如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原野》作曲金湘,江苏歌舞剧院院长、《孙武》作曲崔新,福建泉州歌剧团团长、《素馨花》作曲杨双智,《芳草心》、《党的女儿》、《玉鸟兵站》等歌剧、音乐剧的作曲之一张卓娅,《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编剧沈正钧,《原野》女主角金子的扮演者万山红,以及老歌剧工作者胡士平、刘诗嵘和原哈尔滨歌剧院院长李绍山。

研讨会期间,全体评委曾到会参与了部分论题的研讨,但无暇听取专家组和代表们对观摩演出剧目的意见。研讨会的主要论题是:中国歌剧的多样化、主流与中国观众;如何理解和处理歌剧音乐的戏剧性;歌剧剧本创作的特性及其问题;中国音乐剧如何走向产业化;政府如何促进歌剧、音乐剧的发展。与会代表就上述论题及本地区的歌剧发展近况、观摩演出的剧目、十余年来中国歌剧(音乐剧)的回顾及未来走向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其中重点议论的话题包括:歌剧思维、浮躁心态、制作人制、艺术家要做思想家、音乐剧的时代精神、创演与营销、歌剧观众的培养等。代表们指出,21世纪的中国歌剧,不可能独尊一统,必将朝着多样化的方向继续发展。评委、剧作家冯柏铭谈到:现在有一种趋向,就是创作为了获奖,创作者应该静下心来,同时各级领导也应让创作者在不违反大原则的状态下放心地创作。作曲家崔新认为,歌剧的前途在于思维要拓展,从策划、创意,到营销,要与创演一起通盘考虑,也就是艺术规律加市场规律。目前的歌剧创作基本上没有太多考虑市场,政府部门应在市场方面多进行指导、协调、服务。还有代表指出,有些作曲家按日程表写这写那,根本不符合艺术创作规律,制造着连自己都不愿再听的垃圾。歌剧界也有这种浮躁现象。歌剧工作者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守住歌剧这块净土。在此次研计会上,制作人的概念首次成为歌剧研讨会的议题。居其宏在研讨会的总结发言中指出:歌剧现实令人忧虑,但前景仍然乐观,怨天尤人没用。目前能做到的是保存队伍,守住领土,大胆探索,发展创作,苦练内功,提高质量,勇于开拓,挤进市场。

缺席成遗憾,假唱受抨击

由于种种原因,中直、总政、上海、辽宁、陕西、黑龙江、湖北、福建等地的有实力、有代表性的歌剧院团,均未参加这次观摩演出,因而,这8台剧目未必能够代表当今中国歌剧(音乐剧)创作和演出的最高水准。这一现象的背景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没有新剧目,二是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撑,一台大戏北上参加观摩演出,动辄上百万元的盘缠,对哪个剧团来说,都不是一笔小数目。所以有代表提出,评奖应该力求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进行。

以往两届歌剧观摩演出中从未出现过的对口型演唱(即假唱),这次竟堂而皇之地出现在舞台上。最近,流行歌手提出把真唱进行到底的口号,最应坚持真唱的歌剧、音乐剧界却出现这种滑出底线的现象,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讽刺。与会代表激烈抨击了这种做法,评委王祖皆也在研讨会上呼吁:此风不可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