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酿造甜蜜的人

2002-10-09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王瑟 我有话说

“人们都说我是酿造甜蜜的人,说我是西部瓜王。其实我选择西甜瓜育种经历的苦难远远大于甜蜜,但我无怨无悔,因为我自己选择了道路,我在干两个人的工作,我身上承担了太多的重任。”这句话,成为吴明珠老师激励自己在年已72岁时继续奔波的动力。

1953年,吴明珠从西南农学院园艺系毕业,分配到中央农村工作部。她却一再找领导要求到新疆工作,两年后调入中共乌鲁木齐地委农村工作部。她还不满足,又要求去了鄯善县农技站。从北京到乌鲁木齐,再到鄯善县,城市一个比一个小,条件一个比一个艰苦。她想让自己有限的生命干出一番事业来。

听说有种叫阿依斯汉可可奇的瓜品质特别好,吴明珠与一位技术员从鄯善县农技站找到底坎儿乡,几百里路,要穿过火焰山和大戈壁,他们硬是靠两条腿走了三天。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底坎儿乡,他们真的发现了阿依斯汉可可奇瓜。不光采到了种籽,还发现了另外一个叫巴登的瓜,风味特别好。后来吴明珠培育出在国际市场上畅销多年的红心脆。

靠着这种吃苦精神,吴明珠与同事们费尽心血,有时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把新疆哈密瓜主产区吐鲁番地区所属的三个县的44个农家品种收集齐了。在此基础上,吴明珠系统地选育提纯了红心脆、香梨黄、小青皮、阿拉伯克扎尔德等品种。这些品种成为今后进行哈密瓜品种整理提纯的最佳育种亲本,为哈密瓜的生产从小农经济走向商品经济、走向市场经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每当育种到了关键时刻,吴明珠总是独自一人睡在瓜地里。她说自己要与瓜交谈,要听听它们每天都在说些什么,好找准目标,更好地干下去。这项工作一直坚持到近几年,跟随她多年的学生们坚持不让她进瓜地睡觉,怕她年纪大了,不安全,她才“改”掉这个习惯。但白天还是把大部分时间泡在瓜地里。

甜瓜授粉是育种的关键,每当这时也正是吐鲁番地区最热的季节。多年来,吴明珠与年轻人一样,早上7点就来到瓜地里,一棵棵地给瓜授粉。气温往往高达40摄氏度以上,晒得她浑身出汗,但她总像没察觉似的,专心致志地在那儿侍弄瓜秧。研究所的同事说,吴明珠40多年来从选种、播种、打埂、铺地膜、授粉,到考种、鉴定品种、测糖度,每道工序她都亲自动手,样样都是行家。

吴明珠怀第一个孩子时,她正在火焰山中间的吐峪沟蹲点,温度都到了50摄氏度,她挺着大肚子照样下地干活。晚上在蜡烛下整理材料,直到热得弯了腰,她就把蜡烛泡凉水里降温。中午太热了,她只得坐在水渠边,把双脚泡在水里。孩子生下来才三个月,她就让母亲带回老家抚养了。第二个孩子也是家里人带大的。最让她伤心的是一生一世没来得及好好照顾丈夫杨祺佑,丈夫就因为癌症早早去世了……

说起这些,吴明珠老师眼中盈满了泪。她说:“我的许多荣誉都是杨祺佑去世后得到的。我总觉得他没有离开我,我现在是一个人在干两个人的工作。当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后,我独自一个人到他的墓前告诉了他一切。今年春节后,我知道自己当选党的十六大代表后,又来到他的墓前,告诉了他这个好消息。我觉得,现在我与他更分不开了,我在干他未竟的事业。”

在新疆40多年,当过农技站站长、当过吐鲁番地区科委副主任,当过吐鲁番行署副专员。但她最爱育种,就辞去副专员的职务。

据新疆农科院园艺作物研究所党支部书记赵得提介绍,吴明珠老师首先在国内西甜瓜育种上采用远生态、远地域、多亲复合杂交、回交及辐射育等新技术,选育出优质抗病的西甜瓜新品种,创造了一种新的种质资源。她在世界上首先转育成功单性花率100%的脆肉型哈密瓜优质自交系,已应用于生产。

育种很苦,一般育一个品种,需要经历8到10年,许多人一生只能培育一个品种。但吴明珠却贡献了经过省级品种审定的甜瓜及西瓜品种23个,推广面积覆盖新疆主要商品瓜区的80%。由此她也被人称为新疆西甜瓜品种改良的创始人和奠基人。

她确实是一个酿造甜蜜的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