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高等学校教学社会化保障的实践与探索

2002-12-04 来源:光明日报 王柱京 张现文 李云 我有话说

近几年来,全国高等院校积极推进后勤社会化保障工作,在节约教育经费开支、提高服务保障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效果,并为下岗人员提供了再就业机会。重庆通信学院结合教学保障工作实践,从教学图书、教学计算机、实验与实习等方面对教学社会化保障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教学图书社会化保障

院校教学图书主要包括教材、文具、图书、资料等,其管理主要包括计划、采购、编印、出版、管理、发放等环节。通过公开招标、引入资金、开办校园书市等方式,对一些传统的教学图书保障工作进行创新改革,把订购、保管和发放等环节推向社会,实现教学图书的社会化保障。院校教学图书管理机构的订购计划可直接下达给书市,由书市组织订购和发放,既快捷又便利,而且可提高教学图书的保障能力。一是对教材管理者而言,由于减少了琐碎的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可集中精力搞好教材的规划和建设,进一步挖掘教材选配潜力,使主要课程能更好地选用省部级以上或公认水平较高的教材,充分体现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实践性、应用性、针对性和启发性。二是解决了高校图书馆因资金短缺及图书价格涨幅较快而导致的补充新图书资料困难的矛盾。若建立数字化图书馆,可依托本文以下论述的计算机设备社会化保障,节省大量终端设备的投入。三是书市直接面向学生,可较准确地提供合理的供需数量,解决了过去存储时间长、积压资金、教材陈旧等矛盾,使教材调剂更方便快捷。四是院校不仅节省了教学图书在订购、储存和管理中的人力、财力投入,还可以通过租售用于书市的场地实现部分资金的回收。开设校园书市,可不时将部分图书在原价的基础上进行打折促销,学生也可从中得到一些实惠。

计算机设备社会化保障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计算机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高校的计算机教学覆盖面也越来越宽,计算机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基础课程,并作为一种工具,在教学、实验、毕业设计、数据资料采集等方面广泛运用。院校的计算机生均数在原来的基础上都有很大突破,院校的微机及配套设施已不能满足教师与学生的需求,而且高校在购置、更新、换代、维修计算机设备上的投入也相当大。学校计算机设备若实现社会化保障,可以解决目前院校资金不足、投入较大的矛盾。

以计算机设备为例,假如一届学生数为1200人,正常教学使用需购置计算机120台,每台需要6000元左右,加上网络、服务器等附属设备,需投入近100万元。但是各高校普遍存在计算机的使用和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据有关院校统计平均每日使用仅在4小时左右。由于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相关课程设置逐年增多,学生课余上机需求越来越大,大学生自购计算机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大学四年里学生自购计算机的人数达到60%左右,即每届1200名学生将自购700余台计算机,微机及附属设备折计需400多万元,单机使用的电费、上网费等消耗每年约计1000多元,四年总共需消耗近300万(含其他软件等消耗),学生自购计算机投入共计需要700多万元。但若引进社会资金,按市场运作,搞社会化保障,一个学生按每天平均上机2小时、一个月25天、在校10个月算,每年上机需500个小时,每小时收费2元,计1000元,四年生均消耗4000元,比自购计算机少花了200多万元。一部计算机一天开机14个小时,一台就可供6人使用,社会化保障单位需购置计算机200台左右,也按每台6000元算,购置计算机需120万元左右,约占总投资的46%;加上管理成本10%,网络建设及租用费25%,电费、维修及软件费19%,运作成本约230多万元,扣除保障正常教学中学生正课上机免费使用因素外,投资者可有年15%的回报率。而学校基本不需投入即可保证计算机教学和师生平时用机。院校教学计算机机房建设引入社会资金,通过公开招标,实行社会化保障,不仅减轻了院校和学生的资金投入负担,还具有集中统一管理、不需要专职教员进行维护保养、保证网络安全和提高计算机使用效益等优势。

实验与实习社会化保障

高校学生的实验与实习,也要进行积极地改革与探索。一般院校都达到了教育部规定的生均仪器设备值,但由于资金不足,院校更新实验设备的周期较长,院校实验设备落后于工厂、企业的现象比较严重,而且存在院校设备与实际工作脱钩的问题。要解决这一矛盾,院校可以主动与企业,特别是大学科技园区内的企业或校办工厂挂钩,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把学生的实习和部分验证性、操作技能性实验放到挂钩的企业或校办工厂里。这样,学院不仅可节省大量的资金、人力投入,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作为企业和工厂,既可开放院校教学所需的实验室、研究室,也可以投资与院校共同建设教学科研所需的实验室和研究室,主要是侧重于基础实验室、专业基础实验室、相关专业研究室与产品中试的建设与管理。高校将原来用在实验与实习中开支的水电费、管理费和教师的课时费等部分费用支付给工厂,不仅提高了企业和工厂的设备利用率,增加企业的收入,还可为社会提供新的就业岗位。院校节约出的人力和财力,可投入到高档的实验室、研究室建设中,用于从事高层次和尖端的实验研究工作,通过高水平的科研,提升院校的学术与科研能力,提高院校的办学能力和办学质量。与企业联姻后,由于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高校的科技成果可通过合作伙伴及时地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提高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企业的生产和再生产能力,提高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有条件的院校,可结合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实验、实习与课题研究,以及教师的学术科研活动,引入社会资金,在大学科技园区内进行科技成果转让,实现教学、科研与生产的一体化建设,让学生得到锻炼和提高,让科研促进教学与生产,让生产促进教学与科研,步入良性化发展轨道,促使高校实验与实习社会化保障的创新与改革实现历史性的飞跃。

以上只是从教学保障的三个方面初浅地讨论了教学保障社会化问题。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保障社会化改革的效益也将日益显现。只要敢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地探索教学保障社会化改革问题,教学保障社会化是可以有较大突破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