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老百姓”风波看医保改革

消费者感言
2003-01-06 来源:光明日报 浙江 汪宛夫 我有话说

近段时间走在杭城街头,总是有人上来问“‘老百姓’在什么地方”。的确,“老百姓”成了杭州市民津津乐道的一个新名词。仅仅在南昌“开心人”刮起大幅降价风的几个月后,一家名为“老百姓”的药店声势浩大地杀进杭城。在开张前夕,杭州各大药店召开紧急会议制定价格同盟,声称坚决不降价。孰料,12月27日(“老百姓”开张前一天)四家连锁大药店164种常用品牌药突然宣布降价45%,所谓的价格同盟顿时瓦解。12月30日(“老百姓”开张第三天)135家民营药店的500余种常用药价格又全线探底,而且声称比“老百姓”更便宜。对药价虚高早已满腹牢骚的杭州市民喜气洋洋,四处奔走欢呼:杭州老百姓感谢“老百姓”!

从表面上看来,经历这一场风波之后,市场上的药品价格似乎是低廉得可以,老百姓真是在药店竞争中捡了个大实惠。但细细一想,却并非如此。老百姓生了点小毛病,当然自己到药店里买药得了。可是许多疾病还是非得到医院里去一趟,甚至还要住院。这样,还是不得不到医院里买价格昂贵的药品,甚至任人宰割。

据有关人士分析,药价虚高的主要症结并不在零销药店。药店只是药品零售领域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所能拿到的进货价是生产、流通各环节层层叠加之后的价格。同时,从市场份额上来看,大量的消费市场在医院而不在药店。近年来,在有关部门的要求下,医院药品采购也实行了所谓的联合招标、阳光采购等举措,但价格下降的幅度非常有限。一些管理部门也往往从医院生存的角度,用计划经济体制的眼光,帮助医院说话,仍然把医院当作国营企业似地养着,尤其是把不良经营带来的后果都转嫁给消费者,从而使医药价格始终高居不下。另外,药品不合理的定价机制和流通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也在制约着当前的药品价格。

回过头来再看当前的医保改革。这一制度的最大好处是,当职工患病发生医疗费用时,门诊医疗费用由个人和单位共同出资建立的个人医疗账户负担,超资自负。今后,职工医疗费用报销将不再是企业的责任,而由社会医疗保险部门承担。但也有一部分参保职工感觉医保改革后,看病更贵了。在哈尔滨市某省级大医院住院治疗的张先生告诉笔者,他得的是肝硬化,住院治疗4个多月,总计花费48000余元,个人需交纳13000余元。负担太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医院药价高、不合理收费多。

医保制度出台的目的是为了减轻职工看病负担,防止贫困职工看不起病。但我觉得,药价虚高特别是医院药价虚高的问题不从根本上解决,职工医疗消费的负担不能减轻,基本医疗保障就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欢迎广大消费者踊跃来稿。来稿请注明“消费者感言”专栏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