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北大荒”重现原始风貌

保护区内有成群飞鸟和遍野绿色
2003-01-06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 朱伟光 特约记者 齐光瑞 通讯员 林彬彬 我有话说

本报讯 1958年从部队转业参加开垦“北大荒”的离休老干部黄宪维去年故地重游,回到黑龙江垦区探亲,望着三江湿地保护区内成群的飞鸟和遍野的绿色,73岁的老人由衷地赞叹:“这荒味越来越浓,几年不见,这回可见到了原始风貌的‘北大荒’。”

当年曾被誉为“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北大荒”,由于大量垦荒,一度曾被称为“北大仓”。尽管粮食产量上去了,当地居民温饱问题解决了,但也使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破坏。50年间,三江平原湿地面积从536万公顷减少到113万公顷,锐减了79%。原始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水土流失、耕地肥力下降,沙化趋于严重,自然灾害肆虐。多种珍稀水禽和鸟类被迫迁徙他乡。

近十几年来,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开始重视对“北大荒”的生态保护工作,黑龙江垦区在1999年宣布全面停止持续了半个世纪的垦荒,对重点资源采取了强制性保护措施,开展了大规模的退耕还湿还林活动。目前全垦区已退耕还湿还林50多万亩,北大荒原有的荒味野景重现。洪河、兴凯湖、挠力河、红旗岭等农场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如今,昔日的耕地已是绿树成荫,形成了一道防风墙。经过近10年的保护,湿地的面貌大大改观。多年不见的荷花又在湿地湖泊里绽放,禽、鸟逐年增多,植被明显恢复。目前,保护区已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至今,黑龙江垦区已经建立了18个自然保护区,还在零星湿地建立了95处自然保护地,总面积达到47万公顷,覆盖率为8.5%。这些保护区的建立,还使原始生态系统、多样化的生物物种得以保存,大批国际迁徙鸟类如丹顶鹤、白鹤等在保护区内生存与繁衍。一些国际性的环保组织也纷纷来黑龙江考察,或建基地、观测站。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