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熊澄宇提出:信息社会4.0概念

2003-01-08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陈建栋 我有话说

“中国的信息化发展已经进入了第四个阶段,按计算机行业的术语,我们称之为信息社会4.0。”在日前举行的《信息社会4.0》高级研讨会上,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熊澄宇教授阐述了自己对信息化与社会发展的理解。

《信息社会4.0》是由熊澄宇主笔、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部理论新著。作为国家软科学研究最新成果,熊澄宇教授在书中正式提出了中国信息社会发展的4个阶段:信息社会1.0是信息社会的萌芽期,以基础建设为主,其代表性的特征是大量的硬件投入和基础建设,是信息技术的应用阶段;信息社会2.0时是信息社会的起始期,它的突出特征是发展有自主产权的软硬件技术,形成了信息技术产业,是信息产业的发展阶段;信息社会3.0阶段开始了信息技术在社会经济领域的广泛应用,其主要特征表现为信息技术和传统产业的结合,是信息社会的经济推进阶段;信息社会4.0是信息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其表现形式是以电子政务为起点,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领域拓展,是信息社会的建构阶段。

在研讨会上,不少专家指出,《信息社会4.0》以独特的视角,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来研究信息技术与社会构建问题。熊澄宇教授在书中指出,在信息社会4.0阶段,信息作为生产资料和商品在经济生活中处于重要地位,将成为效率最高的生产力,而技术则退一步成为获取、加工和传播信息应用的工具。

熊澄宇教授认为,2001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成立是我国信息社会4.0的启动标志。在我国大步迈向信息社会的过程中,信息网络化将对一切不适应或阻碍其发展的生产关系提出挑战。因此,目前首先要理顺现有的生产关系,从体制、法规和思想观念入手,大胆改革、大步前进。在书中,熊澄宇教授从新公民社会、新经济时代、新文化建构、新媒体形态、学习化社会、新安全问题、填补鸿沟等7个方面,对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深层影响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研究。

从1999年10月开始,熊澄宇教授先后主持了科技部国家软科学研究项目《因特网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文化部《十五文化信息化发展规划》、教育部《网络媒体研究》、《中国现代远程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媒介整合与WTO应对》、国务院信息办《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研究》等与信息社会相关的课题,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这些研究成果也在《信息社会4.0》中有所体现。因此,与以往论述信息化的专著相比,《信息社会4.0》不仅研究角度新颖,而且论述更加全面,求证方法更加科学,结论也更加权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