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阳光”之路

2003-01-13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通讯员 王敏华 贾广惠 我有话说

编者按 江苏阳光集团从一个当初的镇办小厂,成长为民族工业的脊梁,实现了江泽民同志提出的“立民族志气,创世界名牌”的光荣和梦想。短短16年,弹指一挥间,从小镇里走出了一个跃居世界精毛纺业第三的“国际大厂”。面对令人叹服的奇迹,人们不禁想了解,一个乡镇小厂如何蜕变成了大集团;如何走出了国门,成为世界品牌;如何凝聚了八方英才,推动企业如旭日东升,充满了希望之光。从今天开始,本报将深入剖析一个独特的文化观、经营观和品牌观,探索它的成功之“道”。

江苏阳光集团1996年被列为江苏省重点企业集团;1999年被列入国家520家重点企业集团;2000年,“阳光”商标被认定为我国精毛纺业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2001年,阳光集团上交国家税收2.7亿元,居我国同行业首位,再次成为精毛纺业第一利税大户;2002年阳光集团成为世界超细羊毛织物品质认定I-WTO标准的亚洲首家、世界第二家认定企业。

目前,阳光集团已创下了连续8年荣获我国精毛纺业“生产规模最大、花色品种最多、市场占有率最高、科技实力最强、企业效益最好”5个“全国之最”;阳光集团成为承担我国毛纺业国家级科研攻关项目最多的企业,有20个产品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研制的“大豆蛋白纤维精纺面料”及“纳米精纺面料”被列入了国家“863计划”。

在阳光,可以看到我国精毛纺史上一个又一个第一:第一家博士后工作站,第一个国家级技术中心,第一所企业毛纺研究所,第一批高支薄型面料的摇篮,代表中国精毛纺业与世界顶级同行对话的第一品牌。阳光集团的崛起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这是一种在成长中逐步培育出的经营理念。它已经深深融入到员工的行为之中,成为一种文化观念。

厂无信不立

成长需要一个过程,一个企业也是如此。但是,靠什么成长发展,却是个根本性的问题。创业艰难百战多,阳光人认为,诚信为本,操行为重,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阳光集团的企业文化,在建厂初期就扎下了根。1986年,阳光从一家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三无市场的乡办小厂,“不知深浅”地进入了毛纺产业。创业者们忘不了当时的情景:1986年7月,阳光的第一批面料下线,为了小厂的生存,最早的一批阳光人走遍了千山万水,敲遍了千家万户,说尽了千言万语,吃尽了千辛万苦。正是凭着这种“四千四万”的精神,不愿轻易服输的阳光人,终于打入了当时市场门槛最高的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在全国掀起了“阳光彩色呢绒旋风”,而后一鼓作气在中国连续刮起了四次“阳光旋风”!在获得一连串荣誉的同时,阳光赢得了一批又一批的客户。

客户为什么愿意与阳光做生意呢?一位浙江的客户说“和阳光做生意到现在,阳光从没有占用过我们一分钱资金,我们汇过来的定金,不管是多少,只要超过货款,阳光马上就退给我们。我做生意这么多年,还真没碰到过第二家这样讲信用的。”

提起这一点,深圳一家公司的朱经理给笔者讲了她经历的一件事:“就在去年,我有一个客户急着要一件服装样品,第二天就要带3米布料到国外去。这个品种的布料只有阳光才有。对方请我无论如何一定要想办法。我不敢答应,只说试一下。当时我就和阳光的领导讲了,他们让我等几分钟。很快对方就回电话说,已安排下午5点钟的航班空运至深圳,请我到机场取货。”朱经理说:“现在想想还觉得不可思议,就为客户的3米布,光空运费就要400元呢。”

阳光人认为,诚信是检验一个企业文化是否先进的基石。对客户讲诚信,对社会讲信誉,这是一个企业的生存之本。

“东风”熏染“西风”

在全球经济合作日益密切的今天,阳光的文化内涵不断拓展,不断融合外来观念,打破着国与国的界限。

2000年,阳光集团与意大利一家服装公司合资,建立了2万多平方米的高级服装生产大车间。为了保证技术优势,对方派驻了7名意大利技术总监,作为常驻员工直接管理。但在合资初期,意大利人对车间安排员工加班非常不理解,为此和中方的管理人员几次争吵,甚至拦住工人不让加班。因为按照他们在欧洲的惯例,他们只执行计划,而不管市场。

但中国有中国的国情,计划往往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阳光的领导告诉他们:“阳光是个讲信用的企业,要保证准时给客户交货,这是不能变的。现在市场形势这么好,如果我们对市场没有快速反应,那么我们就会失去订单,公司的利益就得不到保证,工人也不会答应。”老外点点头又摇摇头,好像听懂了又像没听懂。

但是,经过近一年的沟通与磨合,看着合资公司形势越来越好,订单越来越多,意大利人高兴了,不但理解了为什么要安排员工加班,连他们自己都被同化,进入了加班的行列。马年第一个月,公司接到了来自日本的1万套高档男装和1.5万件高档女装的出口订单,得知这一消息,意大利人全部退掉了回国的机票。

乡土意识的超越

随着企业的壮大,并购已成为阳光集团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内容。而这一过程中文化的认同成为顺利对接的关键。1999年阳光收购一个制药企业后,从本部派驻了几名员工去接管,第一件事就是转换机制。但思想的改变需要外来的冲击才会产生飞跃。通过组织对方中层干部和管理、技术人员到阳光参观,并与阳光员工面对面交流,在阳光人对市场的快速反应和抢先一拍的领先意识前,他们的思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动,思想的飞跃直接带动了企业的飞跃,收购后该厂第一个季度的销售就超过了被收购前全年的销售额。

“佳思丽”高档女装生产车间是阳光集团和日本一家女装品牌的合资生产车间,日方派驻了4个人来直接管理。他们精细化的要求也给员工带来了新观念的碰撞。日方要求每天每个人必须随时检查自己缝纫机上的小抽屉。在他们看来,光是整洁、干净还远远不够,有效才是最重要的。一开始工人认为是小题大作,但一个月下来,很多人发现自己乱放物品的习惯改掉了,而生产线上前后衔接的速度比过去提高了整整一倍。

如今,这种精细化管理,正影响着阳光的员工,从对小事的无所谓,到互相监督,他们在不知不觉中重塑着自己的行为规范和思想意识。

从产品经营向产业文化跨越,从装备现代化到思想现代化。我们可以看到,正是阳光先进文化的创造力,使阳光在短短16年中实现了生产力的大步跨越,不是封闭、短视的文化,而是一种融合了中西文化精粹,影响了整个毛纺工业史发展的经营文化!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