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 努力开创文物工作新局面

2003-01-13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岁月,我们的祖先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给子孙后代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为此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我国文物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全国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和研究机构基本建立,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文物专业队伍基本形成,文物保护的法律框架体系基本确立,广大干部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有了明显提高,中央和地方对文物保护的财政投入有较大幅度增长,一大批重要的文物古迹得到有效保护,配合基本建设的考古工作也取得了突出成绩。长期以来,全国广大文物工作者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尽职尽责,为保护祖国的宝贵文物,倾注了大量心血和智慧。但是,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文物工作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些地方保护文物舍不得投入,却热衷于修建假文物;有的地方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对文物古迹进行掠夺式开发;在基本建设特别是城市改造中,破坏历史文化名城、拆毁历史文化街区和村镇、毁坏文物建筑的违法事件还时有发生;盗窃馆藏文物、盗掘古墓葬、走私文物的犯罪活动屡禁不止,一些地方日趋严重,致使大量古遗址、古墓葬遭到严重破坏,许多珍贵文物流失境外,等等。这些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充分认识加强文物工作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今后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经济、政治、文化、国防和军队建设、祖国统一、外交以及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从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充分认识新世纪新阶段加强文物工作的重要意义。

加强文物工作,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在漫长历史进程中遗留下来的众多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是一部物化了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文物作为历史的物质遗存,是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的重要见证,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在丰富多彩的历史文物中得到了生动体现。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利用和管理,对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对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对于加强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扩大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都能够发挥独特的重要作用。特别
需要强调的是,许多历史文物是国家对文物所在的地域、水域、海域拥有主权的铁证。做好对我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文物的考古发掘和科学研究,对于反对民族分裂、巩固民族团结,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加强文物工作,有利于推动科学研究,促进经济发展。早在公元前二千五百年,我国人民就开始了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的活动,产生了许多杰出的科学家和能工巧匠,在天文历法、地学、数学、医药学等许多领域,为人类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众所周知,我国有造纸、火药、活字版印刷术、指南针这四大发明。有的学者提出,我国还有中医中药、雕版印刷术、赤道子午线观察天文的坐标、十进位制等重大发明,对人类的科技和文化进步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文物是我们的祖先智慧的结晶,反映着不同历史时期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加强文物工作,能够深入探究文物中凝结的科学原理和高超的工艺技术,使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文物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遍布全国各地的历史文物已经成为发
展我国旅游业的宝贵资源,在国家旅游业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中,文物旅游收益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成为旅游经济的重要支柱。许多地区依靠得天独厚的文物资源,发展了当地经济。正是北京长城故宫、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敦煌莫高窟、平遥和丽江古城等文物景观,带动了当地交通、商贸和旅游业的发展,扩大了就业,增加了税收,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加强文物工作,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文物对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一代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很多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欣赏历史文物,游览名胜古迹,已经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追求。登临岳阳楼,自然就会使人们想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言。游览长城和故宫,自然就会使人们对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发出由衷的赞叹。加强文物工作,合理利用好文物,不但能使广大群众充分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而且还能使他们陶冶情操,增强艺术鉴赏力,丰富精神生活,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总之,文物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资源。各级政府和广大文物工作者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做好新世纪新阶段的文物工作。

二、全面、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执行文物工作方针

2002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文物保护法,总结了1982年文物保护法公布实施以来文物工作的实践经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物的保护、利用和管理等问题进行了规范,对当前文物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作出了正确的回答,是我国文物事业在法制化轨道上继续向前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修改文物保护法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确立了文物工作的方针,即“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这个方针是贯穿文物保护法的一条主线,也是指导新时期文物工作的基本准则。“保护为主”是这个方针的核心,就是要把文物保护作为文物工作的中心任务。“抢救第一”是做好文物工作的前提,强调要把抢救文物放在文物保护工作的首要位置。“合理利用”就是要在确保文物安全和永久保存的前提下,正确发挥文物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加强管理”是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关键,是实现文物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基本保障。文物工作的十六字方针是一个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彼此间的关系是辩证的。我们要全面、完整、准确地理解这个方针,把思想统一到这个方针上来,保证这个方针得到认真全面有效的贯彻落实。

第一,要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实现对文物的合理利用。文物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是绝对不可再生的宝贵文化资源。我们这代人必须把它保护好,留给子孙后代,并要让子孙后代永远把它保护好。如果保护不好,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子孙。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保护为主”,都必须把文物本体及其原生环境的保护和保存放在主要位置,这是文物事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文物工作安身立命的基石。保护文物和利用文物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有效地保护好文物,才能为合理利用创造必要的前提,而合理的利用又能促进对文物的有效保护。大量事实说明,合理利用文物不仅不妨碍文物的保护,而且有利于促进保护。许多文物特别是历史建筑不利用就很难保护。在利用文物方面,要有科学的态度,既不能只讲保护、不讲利用,也不能急功近
利、竭泽而渔,关键是利用要合理。我们必须在坚持文物工作社会效益第一的前提下,努力争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反对那种不惜以牺牲文物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倾向,坚决克服在这个问题上出现的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功利主义短期行为。对于那些一时还不具备“合理利用”条件的文物,也必须先设法将它保护起来,避免自然和人为的损害。

第二,要通过加强管理实现对文物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是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文物的基本保障。要确定合理利用文物的内涵、途径、手段和办法,制止各种对文物不协调、不合理的利用,遏制对文物不择手段的滥用、破坏,杜绝掠夺和破坏性开发、毁灭性拆建,努力实现文物的永久保护、永续利用。各级政府尤其是文物部门要按照文物保护法的要求,加强对文物的管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一些地方对出土文物乱堆乱放、缺乏管理;一些地方文物古迹很好,但周边环境却很差,乱建滥造,像个集贸市场,很不协调,必须加强综合治理,尽快改变这种现象。长城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之一,是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的象征,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小平同志曾发出号召:爱我中华,修我长城。但是近年来,由于人为破坏、管理不力和自然侵蚀等
多种原因,长城的安全面临相当严重的威胁,加强保护已经刻不容缓。要加快有关法律法规建设,大力加强对长城的保护和管理,严禁无序、过度、破坏性的开发利用。文物保护工程的建设不能搞独家垄断,因为垄断既不能保证工期,更不能保证质量。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去办,在取得文物保护工程资质证书的单位中搞招投标。要签订实施合同和责任书,施工中要有工程监理,严格实行项目责任制,确保工程质量。这里我要强调,近年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