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让更多的“中国制造”走出国门

贯彻十六大精神 促进改革开放发展
2003-01-13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张翼 我有话说

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有一个习惯,出国时总要抽空去逛一逛当地市场,看一看有没有中国的产品。近年来,他在外国商店货架上发现的“中国制造”越来越多了。

海关总署最新公布的统计表明,2002年我国外贸出口首次突破3000亿美元,达到3255.7亿美元,同比增长22.3%,成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仅次于2000年的出口增长高峰年。

“中国制造”的崛起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隆国强指出,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中国外贸的高速增长虽然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却也在情理之中。

由于近几年世界经济形势不好,大家普遍认识到外贸出口形势严峻,困难特别多,所以才会上下一心,各级政府千方百计扩大出口,相应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推动出口。

外经贸部国际贸易经济研究院中贸研究部肖新艳认为,2002年我国吸引外资势头迅猛,带动出口增长迅速。近两年来,由于世界经济不景气,“新经济”部门的发展在发达国家严重受挫,使许多跨国公司大大加快了IT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速度。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快速成长,拥有大量高素质的廉价劳动力和充裕的加工制造能力,愈益成为跨国公司生产、制造基地转移的首选地之一。目前,全世界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中已有近400家在中国设立了企业,IBM、英特尔、思科、索尼、理光等大公司纷纷将其在世界其他地区的生产基地移至我国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并建立起配套产业群,面向全球进行生产和销售,由于IT、IC产品从研发到批量生产、投放市场的周期不断缩短,可以迅速形成较强劲的出口能力,对2002年我国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

隆国强说,中国对于全球制造业转移的吸引力是多年发展积累起来的成果,这种能力以前一直在悄悄增长,但没有引人注目,只是到了去年,中国的力量才凸显出来。在全球经济形势不太好的情况下,中国低成本的优势格外突出。

虽然世界经济形势不好,对全球贸易是负面影响,但当发达国家经济不景气时,消费者首先是放弃高档奢侈品,而将目光转向物美价廉的基本生活用品,而这一消费领域正好符合目前大部分中国出口商品的方向,“中国制造”因此得到了更多市场的机会。

“中国制造”的困惑

虽然中国外贸出口有了高歌猛进的发展,但来自国际市场和自身的一系列问题依然困扰着我国出口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

外经贸部国际贸易经济研究院中国贸易研究部副主任刘雪琴指出,世界经济形势不好时,各国不仅要激烈竞争有限的市场,还要对本土的企业进行保护,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会更加严重。

不久前由刘雪琴负责的部门主持的一项针对中国外贸出口200强企业的问卷调查表明,从2002年初到11月底近一年的时间里,73%的企业已不同程度地遭遇到国外的贸易和技术壁垒,其中16%损失惨重,只有27%的企业尚未遭遇到影响。

2002年中国外贸出口的高速增长也会使一些国家相应加大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的制造业中心,“中国威胁论”也随之兴起,中国加入WTO后,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手段不能像以前那么滥用,但各种新的手法会不断出现。尤其是发达国家,会以环保标准、质量标准、技术标准、卫生标准等各种形式的非关税壁垒对进口实行限制。2001年,国际上针对中国出口商品的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立案达58起,涉案金额13.1亿美元;2002年1—9月又立案46起,涉案金额6.3亿美元。虽然我国机电产品在欧美市场反倾销的应诉率已达到百分之百,但应诉率的提高并不代表胜诉率的提高,贸易保护主义给中国企业造成的损失是十分严重的。

从国内来看,影响出口的主要因素是国内企业的产品结构、出口竞争力,以及企业的贸易环境、贸易秩序和政府的出口退税政策等。

刘雪琴说,尽管我国的机电产品和高科技产品出口的量比较大,但总体来看,更多的是粗加工、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受国际市场价格走低和整个需求的影响非常大。

低价竞销、无秩竞争是外贸出口中多年来的痼疾,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改革开放后,产品严重供大于求,一些企业不择手段地抢占国外市场;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没有建立起来,一家企业开发出的产品在国际市场好销,其他企业立刻不付任何代价地仿制销售,且低价挤压原来的生产者;外贸经营主体多元化后,一些规模比较小的企业没有长远的发展目标,看到别人开拓哪个市场成功,就蜂拥而上,企图用低价战略取胜。我国主要出口产品几乎都出现过低价竞销的问题,最终结果是你做不成,我也做不成,相关中国企业不得不退出国外市场。

“中国制造”的成长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努力扩大出口。坚持以质取胜,提高出口商品和服务的竞争力。”这正是针对长期制约中国出口增长的诸多因素而提出的富有远见的战略。

以此战略为核心,在2002年的外经贸会议上,外经贸部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出口的政策措施,要使“中国制造”健康成长。

——加快实施市场多元化,深度开发美、日、欧、东盟等传统市场,争取出口有新的增长;努力开拓俄罗斯市场,规范对俄贸易秩序,扩大双边贸易;以工程项目和境外加工装配为重点,带动产品对印度出口;大力开拓独联体、中东、拉美、非洲、南亚等市场。

——要提高出口竞争力,刘雪琴指出,企业必须积极利用加入WTO后关税降低、进口障碍减少的有利时机,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引进国外适合自己产品需求的原材料和设备,使进口的增加有利于改善我国的出口产品结构。面对国外的非关税壁垒,企业要针对出口的主打产品,针对自己产品的不同市场,研究摸透将要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标准,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改造,在国内的生产过程中将标准工作做好。

——治理外贸秩序混乱。刘雪琴认为,政府已加大管理力度,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同时要求企业以各种形式自律、互律,对重点产品、医药等出口相对集中的产品采取措施管理,其他产品通过中介组织、商会、协会、行业互律和企业自律,不断提高企业的意识,使企业认识到企业经济利益与整个国家利益的关系。

——进一步放开外贸经营权。加快建立外经贸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加强对新获权企业的培训和指导。继续大力支持生产企业和私营企业出口。

——保持我国外经贸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用足用好各项外经贸支持政策。全面推行生产企业“免、抵、退”税制度。继续执行一般贸易出口鼓励政策。稳定和完善加工贸易政策。继续防范和打击出口退税违法活动。完善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运作机制。大力推动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业务。扩大出口信货规模和范围,用好卖方信贷,发展买方信贷。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保持现有鼓励吸收外资政策的稳定。各地出台的鼓励外经贸发展的政策也要保持稳定。

——根据形势变化和发展需要,适应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研究和推进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建立出口融资担保体系,加强出口信贷与出口信用保险政策的协调,推动建立有效的信贷利率、保险费率、国别风险等级和承保限额的形成机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