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让老百姓的脑子“富”起来

2003-01-20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郑晋鸣 我有话说

仅仅温饱不是小康,要全面奔向小康,更重要的是让农民的口袋鼓起来,脑袋“富”起来。

富裕一方百姓

记者在采访中欣喜地发现,“三下乡”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精神扶贫,老百姓脑子“富”起来了。

在江苏偏远的丰县东北部几个乡镇走走,发现这里几乎每个村都有篮球场、医疗室。沙庄乡几家青年农民家里摆着奔腾电脑。姓史的一户青年农民告诉记者,他们都做眼镜生意。去年徐州对口“三下乡”的同志应他们的要求,带来了几台电脑。从他们的电子信箱里可以看出,几个人与沿海一带供销商的业务联络还不少。

南通海门市的大多数小学教师实现了本科化,这里的老师几乎都是从南京高校毕业后过来的。有不少老师待了两三年,还想再教下去:“学生素质高了,我们才有成就感。”近年来,外地老师源源不断到海门各小学挂职执教,使本地有了高质量的师资保证。

在江苏,“三下乡”扶智不遗余力。记者在苏北盐都县的乡乡镇镇都看到了图书馆,这是江苏省在“三下乡”活动中开展的“百千万藏书育人工程”中建起来的,户有百册图书,村建千册图书室,乡有万册图书馆,省里还专门拨了1200万元,修建改造了140个乡镇的无房和危房图书馆。

农民的生活好了,需求的花样也多了。因此,江苏“三下乡”的内容也丰富了。南京市属各医院开展了“五个一”活动,帮助对口支援单位完善一套技术规范,推广一项新技术,培养推广新技术的一套班子。如今,无论你到苏南还是苏北,都能看到“大篷车”下乡,当地百姓争先恐后地去赶“文化大集”、“科普大集”,为的是学知识,学技术。

殷实一方土地

在江都市的一个村庄,记者见到了一位叫张志友的盆景专业户,他正跟着江苏农科院的专家学习培育盆景。他向我们介绍:“过去只听说养花、种盆景赚钱,从没想过桃树也能搞大棚栽培,要不是城里来的‘三下乡’专家帮助指点,我还学不到这门技术。”

扶贫要扶智,治贫要治愚。江苏“三下乡”注重搞活乡下,推动农民走向市场。除了由各对口单位不定期地送衣、送书、送医疗等实物下乡外,不少人还出点子,引路子,当起了农民的智囊。

无锡市部分高校、厂矿为乡镇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江阴一家阀门厂,就在无锡阀门厂工程师的帮助下起死回生。

江苏“三下乡”的重点在苏北,这些地方的农民正经历着结构调整。邳州的大蒜很有名,但是每年价格起伏很大。当下乡的徐州某局的同志有一次看到,因为大蒜每斤仅卖几分钱,不少农民将刨出来的大蒜成车地倒进沟里,任其烂掉。于是,该局同志将结对子的100多户农民组织起来,给他们订了农业杂志、报纸,赠送了一台电脑,让他们上网找信息。结果,这些农户的大蒜全部外销到广东。去年,针对出口日本的大蒜受阻,他们又引导农民改变种植和施肥方法,按照绿色标准进行栽培,出口翻了两番。

架起一座“桥梁”

有人说,没有“三下乡”,江苏城市化至少要推迟几年。因为通过“三下乡”更多地了解了乡下,在制定政策中更有了针对性,推动城市化,从而加快了现代化步伐。

去年以来,江苏有420个乡镇进行了合并。从苏南到苏北,城乡一体化势不可挡。苏州正向周边“扩容”;南京实行市区区划调整,江浦县、六合县都变成了市区;扬州、泰州、淮安、宿迁等地的市区也在不断扩容。随之而来的是乡下人变成了城里人,种田的变成了务工者。

江苏省一位指导“三下乡”的领导说:“‘三下乡’是为了‘不下乡’,是为了架起城乡融合的桥梁。”江苏这方面的经验是首先由省委发动各厅局,然后再由各厅局带动所属行业。该省率先在全国颁布实施了《江苏省科普教育大纲》、《江苏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江苏广电系统加大了对淮北农村的帮扶力度,去年全省已实现了村村通广播电视,县乡光缆联网率已达到80%;江苏卫生厅把“卫生下乡”融入到农场卫生工作中去,与推动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改水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