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吃”的唠叨……

2003-01-20 来源:光明日报 北京 李克夫 我有话说

跟去年“中国民间艺术游”刚说声“拜拜”,就急匆匆蹭进了今年“中国烹饪王国游”的车门儿。烹饪不就是个“吃”吗?“吃”好啊,“吃”招人喜欢,“吃”有意思!

说起来,还有什么比“吃”更重要的呢?“民以食为天”,自打盘古开天地,老百姓就把个“吃”当成天字第一号的大事。从刀耕火种,土里刨食,到新近立下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管咋说,首先要抓挠的是“吃”,从“吃饱了”到“吃好了”,再到“越来越好”。

说中国是烹饪王国一点都不虚玄。过往年月流传的一句闲嗑儿不知还对不对茬儿——“美国的高楼、法国的香水、中国的大菜……”?中国菜那“煎、炒、煮、炸、扣、蒸、烤、焙、爆、烩、熘、汆、灼、炝、扒”的高招妙技,令你还没动筷,已是啧啧叫绝。

清平盛世,吃不仅为果腹,吃已是享受、是雅兴、是文化。于是,供吃的店家逐渐有了分野,有陈设粗陋的饭铺,也有富丽堂皇的酒店。那菜肴自身的文化也有了或雅或俗的区分。但说这大雅之极是大俗,大俗之极是大雅,若不然,为什么眼瞅着人们的钱包鼓了,旅游时兴了,乡里人吃烦了时鲜菜蔬杂粮,总要到城里来一顿作工讲究的“嚼咕”;而城里人偏要跑到农家吃一吃土鸡炖蘑菇、饼子熬小鱼……,追寻什么“绿色食品”呢?

渐渐地,人们开发旅游的意识强了,留心把“吃”当作旅游不可小觑的产品来包装。除了食物内含的文化之外,还扩及了“外挂件”——营造环境、嫁接娱乐等等。有把饭馆搭在水上的;有把餐厅安上轱辘设在大酒店的顶层旋转的;有特意装扮成下乡青年的;有穿上傣家服装的……把吃喝和玩乐弄到一块的更是花样翻新:有一次,我们到全国闻名的舟山沈家门吃大排档,滨海而坐,凉风习习,鱼虾螺蟹甚是鲜美。两位村姑由一位老汉操琴唱起小曲,别有渔歌唱晚的风情;大城市可就阔绰了,北京大北窑有个“大铁塔”,号称吃法国大菜、看巴黎风情舞蹈,五光十色,千姿百媚,真有些许异国情调;西城有一家“腾格里”,竟把演释忽必烈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伴着自助餐一起上……餐饮文化到底系何物,越来越说不清楚。

近日,经朋友引荐,我们去了一个叫“巴国布衣”的川菜馆。这一趟使我多少悟出点什么叫“吃文化”的道道儿来。巴国布衣原本出脱于几位四川文化人的创意。川人怪才魏明伦为该店撰写的《饭店铭》道出原委:“当今花花世界,林立层层酒楼,赫赫称‘王朝’,巍巍号‘帝都’,攀龙附凤,夸富斗奢,此间独树一帜,自命‘巴国布衣’。顾名思义,返璞归真,淡泊平民意识,坦荡大众襟怀。重续古代布衣菽粟之交,愿与现实普通百姓共尝酸甜苦辣也。”寥寥数语道出文人办餐馆的精义:少奢华求朴实、调浓大众情意以突出不同世俗之特色。就这一篇铭文,竟引得八方来客驻足吟诵,文化之雅力透纸背。在菜品上,“巴国布衣”运用巴山蜀水的时令菜蔬山品,于平常之中见出不平常;而四周之陈设,“变脸”之演艺,都显现巴蜀之地浓浓民俗乡情。饮食和文化浑然天成,自然赢取不菲的收获。

吃,是旅游不可或缺的一环,吃文化会给某国、某地、某店增添风采。趁着“中国烹饪王国游”主题年的到来,从事餐饮业的同仁们不妨好好切磋切磋,进一步提高和改进我国的烹饪水准和服务水平,让“王国”桂冠永放光芒。旅游者也多多留心,让吃不仅饱口福,还要开眼界,长见识,提升咱们的文化品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