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我国辽西早白垩世恐龙长四个翅膀

徐星、周忠和及其同事研究恐龙向鸟类转化有最新成果
2003-01-23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 王光荣 我有话说

这是“顾氏小盗龙”化石复原图


本报北京1月22日电 今天从中科院获悉,将于23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以长文形式发表我国学者、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周忠和博士及其同事在鸟类飞行起源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徐星等人通过研究我国辽西早白垩世的恐龙化石材料,发现鸟类的祖先恐龙长有四个翅膀,很可能具有滑翔能力。这一发现为鸟类飞行起源于树栖动物,经历了一个滑翔阶段的假说提供了关键性证据。同期配发的权威评论文章认为,徐星等人这一工作是有关鸟类起源研究有史以来最为重要的工作。

尽管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假说得到了大量化石证据和系统学工作的支持,但是鸟类最早是如何开始飞行的却是学术界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问题。由于恐龙是典型的地栖动物,因此,大多数古生物学家们相信鸟类的祖先恐龙是在地面奔跑过程中学会飞行的。然而,2000年徐星和同事发现某些恐龙具有树栖动物的特征。他们推测,鸟类的祖先恐龙可能在树栖生活当中,借助了重力,逐步通过降落、滑翔等阶段,最终掌握强大的拍打式飞行能力。

这次新发现证实了这一假说。徐星等人通过研究辽西早白垩世的一种“顾氏小盗龙”的化石,发现这些恐龙身上有羽片不对称的飞羽,这种结构一般被认为和飞行有关。他们确信这些恐龙具有初步的飞行能力。最为奇特的是,研究人员发现这些恐龙不仅前肢羽化为翼,他们的后肢羽也化为翼。也就是说,这些恐龙长着4个翅膀。这种形态还没有在任何其他脊椎动物当中发现。

“顾氏小盗龙”是已知发现的第一批会飞的恐龙。然而这一发现使得人们对于如何定义鸟类感到更加困惑。此前,科学家们把具有飞羽、能够飞行作为最早鸟类的鉴定特征,但新发现的恐龙属于奔龙类,一种典型的小型肉食性恐龙,这表明鸟类和恐龙之间的界限划分更加困难。徐星介绍说,这一新发现的意义是难以估量的,它所提供的信息是超出科学家们预料的,它将迫使科学家们重新审视一些经典研究成果,恐龙向鸟类转化这一重要生物进化事件的过程要比我们想象的复杂。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