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战云笼罩下的巴格达

2003-01-30 来源:光明日报 徐学良 我有话说


伊拉克最近很是热闹,热闹的背后又有很多门道。石岳文在伊拉克不只是看热闹,他更看出了其中的很多门道。这是我读他文章的最大感受。

萨达姆是个很有个性的人,伊拉克在他的统治下也被赋予了很强烈的个性。在这个神秘的国度里,平头百姓如何吃喝拉撒、上层人物怎样嬉笑怒骂,都是外界想了解的。作者走在巴格达街头,看市井生活、品当地风味,体会两河流域的民风民俗;走进“宫廷衙门”,与萨达姆的手下近距离接触。他看到的是最真实的伊拉克和伊拉克人。

美国大军山呼海啸般压了过来,伊拉克怎么办,萨达姆怎么办?作者多视角、全方位地讲述伊拉克最高层和最下层的不同心理状态,描绘了在战争阴云下的伊拉克众生相,读起来非常解渴。

中国人在伊拉克如何生活?作者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他在伊拉克要买菜做饭,要出行办公务,要挑灯夜战爬格子,更要面临在其他地方碰不上的大大小小的困难。最为可贵的是,作者虽非职业冒险家,却敢于飞抵美英炮火威胁下的“禁飞区”,靠近戒备森严的萨达姆“行宫”,喝贫铀弹污染过的水。有这些经历并将它讲出来的中国人想必不会太多。

在我看来,这本书对于研究伊拉克颇有助益。从这个意义上讲,它还有很大的学术价值。两河流域文明年代久远,伊拉克继承着这一文明,同时也在改变着它。多年的战乱、制裁对这种文明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石油的出现对这种文明起着什么样的作用?伊拉克特殊的政治形态是在风化这种文明,还是在呵护它……一言以蔽之,两河流域文明现在什么样?作者在许多章节中都有触及,但不是板着面孔说教,而是娓娓道来,更容易让人接受。

谈伊拉克离不开石油。石油即为伊拉克的政治,石油即为伊拉克人的生活。石油不仅可以造福伊拉克百姓,拔高他们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也可以让他们身陷灾难之中,成为地球村中的边缘群体。研究现代伊拉克,这些要素恐怕都回避不了。作者在看似不经意间巧妙地回答了石油之与伊拉克的很多问题。

(本文为《环球时报》驻伊拉克特约记者石岳文著、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战云笼罩巴格达》一书跋,本刊有删节。)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