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实施就业与创业教育

中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
2003-01-30 来源:光明日报 叶之红 罗汉书 我有话说

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教育如何为这个历史性任务作出应有的贡献,需要思考并实践。其中,着力实施就业与创业教育显然是教育领域中一项重要与紧迫的任务。

实施就业与创业教育是各级各类学校教学与改革的基本责任

估计2002年我国大学、大专、高职的应届毕业生大约有80万人待业。为此,复旦大学在新生学习阶段就开展就业指导教育,这种对国家、社会、学生负责的教学改革引起广泛好评,一批高等学校已经开始自觉用“就业率”来衡量自身的办学方向和教学效果。

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领域实施就业创业教育,显然十分重要,而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就业创业教育,还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十五”期间,除了高等教育领域每年有400—500万毕业生将要走向社会之外,每年还有约1600万人的小学、初中和高中毕业生因未能升学而走上社会,他们的就业与创业问题,不仅重要而且容易被忽视。

同时,更由于基础教育阶段没有进行就业创业教育,使很多学生在升入高校选择专业时十分盲目,对未来将要从事的职业认识模糊不清,缺乏基本的职业向往和从业创业激情,而无法有效地为未来职业生涯做好学业上的准备。一些不得不继续读研究生、不得不出国深造的失败案例引人深思。这不仅造成个人学业的失败,也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因此可以看到,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就业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就业与创业教育,不仅是解决学生就业困难的权宜之计,更应当成为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长远任务。为使学生做好就业意识、技能和心理方面的充分准备,增强离校后的社会适应性,对学生实施就业创业教育,必须及早抓起。小学高年级学生应当通过全面了解“职业与生活”、“职业与社会”的一般常识和成人的实际工作活动状况,认识各职业群体的基本要求,养成初步的生存意识和职业向往;初高中学生应当通过全面了解“职业与人生”、“职业与创业”基本知识和相关实践体验,在了解社会各产业现状与前景的基础上了解社会发展的实际要求,在掌握基本从业、创业知识技能要求的基础上,形成走向社会自强发展的信心与能力,树立服务社会的职业理想与创业意识。只有系统、科学、有效地实施就业与创业教育,才能使教育所造就的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在各自的岗位上建功立业,为社会的稳定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

实施就业与创业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就业创业教育,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就是:“在人的全面素质中,不仅包含了思想品德素质、基础文化素质、技术和职业素质,还包含了创业素质。一个具有全面素质的人,不仅应是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而且应是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创业者。”

从业创业素质是人的素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972年《学会生存》的报告就特别指出“主要有五类人给教育带来了特别严重的问题。头两类人是那些从未进过学校而实际上缺乏任何工作准备的青年和那些离开学校过早而很难说有较好工作准备的人们。其他三类人的情况引起了人们的另一种关注。其中有一类青年人,已经在相当高的阶段上成功地完成了正规学习,但他们的训练却不适应经济上的需要;”培养造就事业人生的失败者显然是传统教育的最大失败。改变那种只传授学科知识,应付频繁考试的教育、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及未来的人生设计都很少关注的教育、毕业时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职业及人生走向也模糊不清的教育,已经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

劳动力市场信息同样说明,教育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必须主动调整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方向。有消息报道:不久前东华大学对江、浙、沪152家企业和11家人才市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企业更看重就业者的个人基本素质、基本职业技能及职业素养三大方面,而非一纸文凭。有75%的企业负责人特别强调:“目前不少学生在应聘时,各种证书可以拿出一大堆,而职业技能和素养却体现不出来。”可见,如果不给学生系统的职业生涯指导,教育所提供的文凭证书只不过是事业成就的海市蜃楼。

实施就业与创业教育,实际是人才观的转变和教育观的革命。在传统教育中,教育仅仅是作为文化传递与延续的载体而存在,学校仅仅是传授知识、规范行为的场所,教学仅仅是通过各个方面的学习和模仿去规范言行,以适应社会准则和规范,课堂教育活动很少关注现实社会生活的基本需要,很少关注学生未来生存发展的基本能力。事实上,如果经过多年教育之后,我们的孩子并不了解职业生活的基本特点和素质要求,并不善于应用所学知识发现和解决现实问题,并不具备倾听和尊重他人的品质和表达、表现自我能力,并不懂得分享与合作,并没有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和坚持到底的责任意识,教育工作者将何以面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的殷切期待?实施就业创业教育,培养具有职业意识与向往、具有创业意识和准备的社会参与者,它不仅要求学生有效地适应社会,更要求学生能自觉迎接未来生存挑战、理性选择职业模式、积极参与社会变革、主动开创事业成就,进而享受成功人生。

实施就业与创业教育,应当成为农村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心任务。受人口众多、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及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庞大的受教育群体与有限受教育机会的矛盾,将长期凸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之中。农村地区的青少年,更是升学与就业压力下的弱势群体。许多研究已经表明,目前农村初中大量存在的辍学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学内容脱离农村生活实际所致。陈旧、脱离学生生活的教育教学内容使学生既无法升学,也缺乏就业与创业的心理准备,缺乏从事创业活动的意识与能力,进而导致学生厌学、辍学,造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伴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及生产方式的变化,迫切要求农村教育培养出具有创业素质的农村经济建设者。在农村基础教育阶段实施就业与创业教育更具现实意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