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科技进步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2003-01-31 来源:光明日报 中国工程院课题研究组 我有话说

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也是不断发展的。一切科学的东西都在发展和进步之中,否则就会消亡。牛顿力学于1687年创立后,在200多年里曾被认为是完美无缺的真理。量子力学和相对论(1905—1915年)出现后,证明牛顿力学在微观物理学中并不成立。马克思是在总结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认识后,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一生都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革命实践的新发展,不断修正自己的个别论点和阐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但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而且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知,深化了我们对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100多年前,恩格斯曾经指出:“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在马克思时代,科学技术水平还很低,连电灯(1880年)、电话(1876年)、电机(1860年)都没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应该是在煤油灯或蜡烛下写成的。他们当时不可能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做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毛泽东同志1963年也曾经指出“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就无法提高”。到了20世纪后期,科学技术方以汹涌澎湃之势迅猛发展,对生产力的巨大提高和社会文明进步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地分析了科技发展的这一新特点,鲜明地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揭示了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位的变革作用。

经典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在调查研究了19世纪资本主义初期工人阶级的劳动条件和创造社会财富的基本情况后提出的,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它认为:一、只有物质生产部门的活劳动才创造价值;二、任何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都不创造价值;三、任何除劳动之外的生产要素都不创造价值,只是转移价值。)因此,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全部被资本家剥削走。这一理论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

19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尚处在初期的野蛮阶段。只有一些原始的动力机械(蒸汽机、水轮机)部分地代替了人力和畜力,还没有大量出现机械工具,社会产品主要是由工人手工劳作制成的。在马克思时代,生产部门的科学技术水平还很低,没有专职的研究开发部门,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很小。非物质生产部门不发达,社会财富主要是由物质生产部门创造的,主要靠第一线工人的体力劳动。因此,社会财富的价值主要由物质生产部门的活劳动所创造,资本家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的理论就是根据这种现实而提出并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100多年过去了,世界已经发生了亘古未有的巨变。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劳动生产方式,也必然会对经典的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产生影响,使其增加新的内涵。

第一,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极大提高,脑力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正在逐步增大。19世纪后半叶,特别是20世纪以来,在实现社会生产全面工业化的过程中,情况逐步发生了从量到质的变化。到20世纪下半叶,所有工业部门和大企业都建立了庞大的研究开发部门,出现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融合和精细分工,加速了生产机械化、自动化进程。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主要发端于研究开发部门,专业技术人员扮演了主要角色,从而不断降低着体力劳动对工人技艺的依赖。20世纪末已出现大批只有少数人管理的机器人生产线、车间和工厂,经典定义的活劳动创造的价值逐步减小。这个趋势今后还会发展下去。脑力劳动、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CAD/CAM)、自动化生产调度、自动库存等所创造的价值逐步增大,在现代化工厂中占居主要地位,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已经或正在融合。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加强,速度加快,成百上千倍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到了20世纪末,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于科技进步的贡献。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后,我国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各级政府提高了对科技重要性的认识,全民的科技意识不断增强。在1979年以来的10多年间,我国的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大为提高,脑力劳动者的贡献得到了高度重视,脑力劳动者成为工人阶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随着技术成果在第三产业和社会各领域的渗透和应用,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也创造一定的财富和价值。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表明,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不断增长,在2000年的新增财富(GDP)中,第一产业占16%,第二产业占51%,第三产业占33%。在现代社会中,第三产业也创造大量价值。在马克思时代,第三产业占新增财富的比例很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大量劳动不仅需要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结合,而且需要物质生产部门与服务密切结合。

第三,资本在运作过程中能够增加价值。当前,全世界经济学家公认,物质财富的生产主要是由劳动力、资本和科学技术等决定的。中国在1979年以来的十多年期间,GDP平均年增长10%,其中资本投入的年均增长率为10.36%,接近劳动投入的年均增长率2.71%的4倍。世界各国在计算投入产出时,都把资本看成是直接创造财富的生产要素。在我国一些先进的生产线上,设备的投入和软件的运行起着决定作用。现在大量装备机器人,用以代替人创造财富。它是资本和科技(软件)共同创造财富。这些事实说明,资本、科学技术,乃至经营管理同活劳动一样,都是重要的生产要素,都对创造社会财富和价值做出贡献。

第四,交通运输、电力网、通讯网等公共设施也是创造国民生产总值的重大的社会生产力,这是19世纪所不存在的。党的十五大提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是在现代化生产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发展和创新。目前,我国科技人员的创新成果、发明、专利等知识和技术,可以以股份形式作为知识资本投入。在发达国家,知识资本可高于实体资本(不动产、资金等)很多倍。我国的很多高科技企业也已经开始这样做了。

第五,科技进步使工人阶级的组成发生了重要变化。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马克思时代,科技人员数量很少,马克思因此没有把知识分子看成对社会生产具有重大作用的阶层。恩格斯晚年曾预言,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将会产生“脑力劳动无产阶级”,“过去的资产阶级革命向大学要求的仅仅是律师……;而工人阶级的解放,除此之外还需要医生、工程师、化学家、农艺师及其他专门人才,因为问题在于不仅要掌管政治机器,而且要掌管全部社会生产,而在这里需要的决不是响亮的词句,而是丰富的知识”。20世纪下半叶,邓小平同志指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还应包括科学家、工程师、医生(保护生产力)、教师(培育生产力)、经营管理人员、职业企业家等等。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人员和从事经营管理的职业企业家已成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代表和载体。这一论断如实地反映了百年来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职业分工越来越细的现实,客观地反映了现代工人阶级的内涵和工人阶级政党的阶级基础。在未来五十年里,科学技术还将迅猛发展,我国将实现工业化,并走向现代化,这种社会分工和阶级构成的演变还会发展下去,还会出现新的劳动职业,就像近几年迅速增长的软件工程师和软件人员那样。

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西方发达国家已经相继进入了他们称之为的“后工业化时代”。在后工业化时代,各国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脑力劳动者人数超过体力劳动者人数。这是科技和教育发展带来生产力结构变化的结果,是已经客观存在并且仍在继续发展的趋势。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劳动生产力结构在发生变化。农业劳动力比例逐步减少,第三产业就业人数逐步上升,知识分子队伍不断扩大。1999年具有大专水平以上的从业人员已达2700万人,远远超过1952年的工人阶级总数1600万人。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这个群体还在增长。可以预计,脑力劳动者将越来越多,逐步成为创造财富的主要力量,成为工人阶级中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人数不断增长的部分。

在我国完成工业化、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工人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许多农民也将转移到第二和第三产业,即使留在农业领域里的农民,他们的文化程度和科技水平也将进一步提高。总之,工人阶级的队伍将不断扩大,工人的财富将不断增加,工人将不再是无产者。

运动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也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定律。运动就是变化,运动就是发展,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变化之中。马克思主义也是与时俱进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的的那样:“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变化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变化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的。其所以是错误,因为这些论点,不符合大约100万年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事实,也不符合迄今为止我们所知道的自然界(例如天体史,地球史,生物史,其他各种自然科学史所反映的自然界)的历史事实。”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