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我一生道路开始的地方”

2003-02-04 来源:光明日报 韩爱萍 我有话说

“教育重镇人才渊薮”。这是著名作家、河南大学卓越学子姚雪垠为母校80周年校庆的题词。姚雪垠生前对母校非常关心,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作为河南大学的顾问,对母校的建设和发展更是魂牵梦萦,悬悬在念。他多次回母校讲学、作报告,在回忆录里,在讲学会场,一次又一次地倾吐对母校的感激之情。他曾经深情地说:“我这一生的成就很小,但是论起这一点点微不足道的成就,我不能忘记在河大预科两年的学生生活。这是我一生道路开始的地方……”

姚雪垠,1910年10月生于河南邓县,在家乡读了小学和中学,1929年考入河南大学法学院预科。从风气闭塞的家乡来到当时的河南省省会开封,一踏进河南大学这所古朴而庄严的河南省最高学府,他的视野一下子打开了。当时河大的教师,主要有三部分人组成:一部分是受到过“五四”新文化运动哺育、具有新思想的从北京等地毕业的大学生,一部分是从国外学成归来的洋博士,还有一部分则是古文学根底深厚的旧派学人。这些教师的做派、传授的知识、倡导的学说,对姚雪垠来说,几乎闻所未闻,新奇而具有诱惑力;河大的图书馆,各种新书籍、新报刊,更是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在河大这个浓烈的文化氛围里,姚雪垠刻苦勤奋,课堂上聚精会神地听讲,课余贪婪地读书。他被浸泡在知识的海洋里,乐而忘返。他的思维被激活,他的自信心在增强,新的知识充实着他的思想、学养。后来,他回忆说:在来河大以前,“我在家乡,也想学习,但对于学习什么,走什么道路,心中是糊涂的,混沌未开,而且也没有学习条件。从这以后,我好比混沌初开,开始有了追求、理想,并开始从事有目的的努力。而且有了读书的环境和条件。总之一句话,对我这一生具有决定性的日子开始了。”很快,他便开始用手中的笔来

表达他的思想。1929年9月《河南民报》副刊第29、30期上,发表了署名雪痕的短篇小说《两个孤坟》,这是姚雪垠的处女作。之后,在《河南民报》副刊上他又发表了短篇小说《强儿》、通讯《致灵涛信》(首次用雪垠为笔名)、短诗《秋季的郊原》等。在这些作品里,姚雪垠把他的同情投给了弱者,愤怒地控诉了黑暗的社会。这一直面现实的创作倾向,贯穿于他早期的全部创作中。从河大时期开始他就坚持的这一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不仅来自他的直接的生活感受,也来自河大所给予他的理论武装。他当时阅读的大量的社会科学著作,对他创作思想的形成大有助益。而所有这一切都为他以后的创作做了初步的准备。

河南大学赐给姚雪垠的,当然不仅仅是书本知识。具有光荣传统的河大学生,在祖国最黑暗的时候,始终站在斗争前列,为民族的解放奔走呼号。从小具有正义感、敢于反抗邪恶势力的姚雪垠,入校不久就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开封地下市委领导的学潮委员会及其组织活动。1930年8月,反动当局以“共党嫌疑”将他逮捕,关押四天后因查无实据被同乡王庚先保释。王庚先是河南省辛亥革命元老之一,当时在开封但任一个商店的经理。姚雪垠从此结识了王庚先,并在交往中和王庚先的爱女、在开封艺术学校学习绘画的王梅彩相识。两人由相识而相互倾慕,并于1931年5月结婚,开始了相濡以沫、患难与共的近70年的生活。河大两年,姚雪垠可以说是双喜临门:《两个孤坟》点燃起了他文学生命的火焰,而与王梅彩女士的喜结良缘又是保证他的文学生命之火越燃越旺的关键。

姚雪垠被保释后回河大继续上学,仍积极参与党的地下活动。1931年暑假,被当政者以“思想错误,言行荒谬”的罪名开除,大学的学习生活至此结束。虽然姚雪垠在河大只学习了两年,但这却是他一生中的关键时期。他后来回忆说:“开封的两年学生生活,是我一生的关键年代。”“我永远不能忘记这短短的两年时间中给我的深刻政治思想教育和人格锻炼。”“在这短短的两年中,我读了一些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初步掌握了一些关于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以及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常识,对我以后的学习起了启蒙和引路作用……在河南大学预科学习时期,我读了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清代朴学家们的治学精神、方法和严肃态度使我受到了很大教育。”“我今天在小说创作中能获得些微成绩,能开辟我自己的道路,与青年时代打的基础不能说没有关系。”(引自姚雪垠《我的道路》)

离开河大以后,姚雪垠往返于开封北平两地,与河大仍保持着时断时续的联系。1937年七·七事变后,姚雪垠从北平回到开封,与嵇文甫、王阑西、范文澜、吴强等创办抗日救亡刊物《风雨》周刊,并任主编之一。后来,他还以嵇文甫领导的、以河大学生为主体的抗战训练团为素材,创作了长篇小说《春暖花开的时候》。1938年姚雪垠由开封去武汉,参加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艺界统一战线组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1943年初到重庆,被选为“抗协”理事,并担任研究部副部长,从此为中国人民的文学事业,姚雪垠不懈追求、奋斗,笔耕不辍,捧出了一部又一部力作。特别是长篇巨著《李自成》,可以说是新中国建立以后第一部以历史上的农民战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绘出了一幅中国封建社会绚丽多姿的画卷,称得上是一部明末清初社会风貌的百科全书、十七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的一面镜子。《李自成》的创作已成为中国当代文学中一道诱人的风景!

从1929年在河大发表第一篇小说,到1999年去世,姚雪垠的文学生命之火一直燃烧了整整70年。做为著作等身的一代文学巨子,他为河大千万学子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是河大的一面旗帜,将永远鼓舞河大人拼搏进取、开创未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