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下岗工人发明十项专利

2003-02-08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樊云芳 本报通讯员 王晓樱 我有话说

他只有初中文化,1990年下岗,每月180元的补助是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但他却在下岗的10年时间里,发明了10项专利。

他就是海口锁厂的下岗职工王春雄。

他的发明专利有:保健型牙刷、多用水龙头、信函录放机、隐式密码锁、多功能保健球等。

走进王春雄狭窄简陋的宿舍,最先看到的是撂得很整齐的满满一柜子旧书,书柜旁边一堆旧报纸。这些发黄的旧书和报纸对他来说弥足珍贵,全是下岗之前自己省吃俭用买的。记者翻了一下,有《科学大观园》、《科学与技术》、《十万个为什么》等。提起发明的事,王春雄笑笑说:“下岗之后比较有时间嘛,有时受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启发,便来了发明的灵感,就开始慢慢琢磨。但这些都得益于在锁厂工作时的积累。”

1970年,家境贫寒的王春雄初中辍学后进了海口锁厂当学徒,制作锁里面的弹簧,对机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上世纪90年代初,海口锁厂生产的老式锁没了销路,被迫转产,王春雄下了岗。

一天早上,王春雄刷牙时突发奇想,不用水杯直接刷牙多方便呀!生于中医世家的他,利用自己对机械和中医的了解,试着把一根橡皮管接到被掏空的牙刷上,这样不但省了抬水杯的麻烦,而且还可以利用水流按摩牙床。于是他到塑料厂请人做了个牙刷标本。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王春雄的专利意识很强,1991年3月,他的便利保健型牙刷就获得了国家专利。这是他获得的第一项专利。

从此王春雄更加留意生活中的小事。他经常帮隔壁的一位盲人老太太写信、读信,受到启发而发明了信函录放机;看到把塑料水管接上水龙头冲洗地板既麻烦又容易掉落,就发明了多用水龙头……因为经济困难,这些发明至今也没有做出一个标本。更遗憾的是,所有这些专利已开始一个个失效。因为根据新的专利法规定,要保留专利的使用权,每年需900元费用,负债在身的王春雄无力支付这笔钱。

8年前,王春雄找到合作伙伴,把一项专利的所有资料、设计图纸都给了一家公司,不久合作的事成了泡影,公司还矢口否认拿了他的资料。从那以后,王春雄就再也不敢找人合作了。

望着桌上厚厚一叠专利证书,王春雄对记者说:“现在我只保留了自己最满意的多功能保健五星汤圆的专利,正在和朋友商量投资。”为了筹备这件事,他目前一门心思花在五星汤圆的开发推广上。此外,他还继续在技术上改进、完善以前的专利,他坚信“巧媳妇不愁找不到好婆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