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建立社会资本核算 完善小康水平评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003-02-11 来源:光明日报 朱启贵 我有话说

国民经济核算是全面、系统地计算、测定和描述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宏观经济信息系统,是政府管理与调控社会经济运行的重要基础与依据。为了准确、全面、客观和及时地统计与评估小康,我们不仅要完善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而且要拓展核算的范围、丰富核算的内容。当前重要工作之一就是要研究社会资本核算理论与方法,建立社会资本核算制度。

社会资本是小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我们已经总体达到小康水平有很大的区别:第一,两者内涵不一样。上个世纪根据我国的国情,我们建设小康社会的侧重点在解决温饱,提高物质文明的水平。这样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对小康水平提出的更高的要求,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的社会,是经济更加发展、文化更加繁荣、民主更加健全、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的社会,是全面进步、更加稳定与和谐的社会。第二,两者标准不一样。我们在已经达到的小康水平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该有新的标准。例如,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要比2000年翻两番,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符合世界银行2000年关于世界各国收入水平四类划分标准的中上收入国家的水平;农业中就业的劳动力下降到25%以下,农村人口比率下降到50%以下,城市人口比例上升到50%以上,第二和第三产业中就业的劳动力上升到75%以上;基尼系数控制在0.35以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是要实现三大任务,即: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三大任务中的后两项属于社会资本的范畴,可以理解为要提高社会资本的数量和质量。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包括社会资本。没有高质量的社会资本,也就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小康,更谈不上人的全面发展。社会资本是世界银行系统提出来的。该组织在1995年9月17日向全世界公布了衡量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并在为此所公布的新闻稿中明确宣称:“这一新体制在确定国家发展战略时,不只是用‘收入’(income)而是用‘财富(wealth)’作为出发点。它对于传统的思维提出了挑战,同时也使财富的概念超越了货币和投资的范畴。它有史以来第一次以三维的主体方式,而不是采取过去一贯所用的有限和单要素的方式,去展现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真正财富。”该指标体系综合了自然资本、生产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四个要素去判断各国或地区的实际财富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动态变化。其中,社会资本指社会赖以正常运转的制度、组织、文化凝聚力、人际关系和共有信息等,它也是财富计算的内容之一。可见,社会资本主要涉及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等方面。国家的法律体系、道德水准、民主制度、先进文化、民族凝聚力等都属于社会资本的范畴。因此,一个国家拥有高质量的社会资本是国家经济繁荣、社会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小康水平评估离不开社会资本核算

上世纪90年代,我国理论与实践部门围绕小康水平统计与评估问题,展开过一系列讨论与研究,提出了不少有见地的理论与方法。其中最有代表的是1991年国家统计局与计划、财政、卫生、教育等12个部门的研究人员组成的课题组,根据小康社会的内涵,确定了16个评估指标和小康临界值。它们是:(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按1980年的价格和汇率计算,2500元相当于900美元);(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3)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4)城镇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2平方米;(5)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5平方米;(6)人均蛋白质日摄入量75克;(7)城市每人拥有铺路面积8平方米;(8)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9)恩格尔系数50%;(10)成人识字率85%;(11)人均预期寿命70岁;(12)婴儿死亡率3.1%;(13)教育娱乐支出比重11%;(14)电视机普及率100%;(15)森林覆盖率15%;(16)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100%。用综合评分方法对这16个指标进行评估,1990年全国小康实现程度为48%,2000年为96%。到2000年,尚有三个指标没有达到小康标准,即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066元,实现85%;人均蛋白质日摄入量为75克,实现90%;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实现80%。分地区来看,东部基本实现,中部实现78%,西部实现56%。根据这个测算结果,得出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的结论。这套评估指标主要集中于经济发展和物质文明方面,基本上没有涉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显然,它不适应对全面小康水平的评估,因此必须加以完善与发展。

完善与发展的内容应该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完善经济发展与物质文明方面的指标,特别要增加反映“三农”(农村、农民、农业)方面的指标,因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尤其难在中西部的农村。二是增加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指标,如设立政府文明行政和管理、国民参政议政、国民社会满意度、文化实力、民族精神、思想道德水平、社会诚信度、人际关系和谐度和国民娱乐休闲时间等指标。三是科学确立全面小康社会的标准。四是完善综合评估的理论与方法,使得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方面指标在综合评估中占有科学与合理的份额。第二、三方面就包含了社会资本的核算资料与数据。也就是说社会资本的核算是全面小康评估的重要基础。缺少社会资本核算方面的数据资料,便难以科学、系统地评估全面小康。从我国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与统计方法看,经济核算与统计方法比较全面,但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方面的核算和统计还不健全,甚至比较落后。

加强社会资本核算的理论研究

由于社会资本的复杂性,世界银行1995年9月公布的世界各国财富总量仅考虑了前三个要素,而将社会资本避而不谈。近年来,为了全面评估可持续发展和福利水平,制定科学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人们认识到必须研究社会资本问题。由于它的内涵丰富、外延宽泛,所以研究进展缓慢。社会资本核算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加大研究的力度。根据我国国情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认为社会资本核算理论研究和制度建设主要包括:

1、资本与社会资本的理论体系。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和现代经济学理论,研究新形势下资本的理论体系,确定资本的内涵和外延,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科学构建社会资本体系,科学揭示社会资本与其他资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系统分析社会资本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全面小康统计与评估中的地位和作用。

2、社会资本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分析。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必须抓好关系全局的八个方面的任务,可持续发展战略居于首位。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保障自然资本、人造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之间的协调发展。因此,必须研究社会资本与其他资本之间的辩证关系,探讨社会资本的运行如何影响其他资本的总量与结构,以及社会资本与小康水平、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3、社会资本的估价理论与方法。社会资本种类较多,内容广泛。其中,大多数社会资本价值的量化难度大,但必须对它们进行量化估价,否则各种社会资本难以综合,也就难以实现对全面小康社会评估的目的。因此,这是社会资本核算的关键之一。

4、社会资本核算账户设计理论与方法。根据国民经济核算理论与方法,研究社会资本核算账户设计的原则、理论和方法,建立社会资本核算“卫星账户”,并探索社会资本核算“卫星账户”与国民经济核算账户体系之间的衔接与整合理论与方法。

5、中国社会资本核算账户的编制。基于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理论与实际,应用抽样调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等方法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收集整理社会资本数据资料,编制我国的社会资本核算账户体系。主要包括社会资本生产核算账户、流量核算账户、存量核算账户、投入产出核算账户等。

6、社会资本评估体系的理论与方法。在社会资本核算账户体系的基础上,系统研究社会资本评估的理论与方法,如社会诚信评估、文化实力、思想道德水平、机构运作有效性评估等。根据指标体系理论与方法,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资本指标体系,设计中国社会资本监测预警系统。

7、社会资本的计量模型与分析。作为社会经济发展重要要素和社会财富的社会资本,在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社会资本也存在着生产、分配、流通和使用的关系。所以,要应用计量经济学、统计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根据社会资本与社会经济产出、消耗和积累等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社会资本的计量模型,分析社会资本与社会经济主要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确定社会资本的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数量关系。

8、中国社会资本的总量与结构研究及其效应分析。根据中国社会资本核算账户和社会资本评估的理论与方法,测算中国社会资本的总量,及其地区结构、部门结构等。应用社会资本核算与评估的理论方法和中国社会资本核算的实际数据,系统分析研究中国社会资本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制度的影响,寻求与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相适应的社会资本数量和结构。

9、小康社会运行的监测预警与评估。根据社会资本核算理论、方法和数据,设计全面小康水平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全面小康社会运行的监测预警系统,评估与测算全面小康水平,准确、全面、客观和及时地反映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为党和政府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10、中国社会资本发展战略研究。发展社会资本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社会资本不仅是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和快速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且是重要保障。因此,社会资本的发展不仅在总体上要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有些社会资本的发展要超前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根据我国社会资本的实际情况,全面、动态地制定社会资本发展战略,从政治、法律、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建立社会资本的增值和结构优化的保障体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