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坝遗址抢救文物20万件

遗存共分十二个时期跨越五千年
2003-02-14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 夏桂廉 通讯员 邓全伦 我有话说

本报讯 5000年连绵不断的“通史”式遗址,其厚达12.5米、通史性的地层堆积,在世界上也是极其罕见的重庆忠县中坝遗址,抢救性发掘日前圆满完成田野发掘工作,抢救出土的文物总量达20万件,相当于一个国内大型博物馆的馆藏品数量。

中坝遗址位于重庆市忠县县城正北6公里干井河两岸的台地上。河水的长年冲刷,使遗址主体部分沦为河床左侧一座面积约7000平方米的孤岛,人称“中坝”,故名中坝遗址。今年6月三峡库区二线蓄水后,中坝遗址将永埋水底。该遗址的考古调查工作最早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直到1997年重庆市三峡工程淹没区文物抢救方案正式实施后,才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队承担抢救性发掘重任。

据悉,在该遗址长达6年的发掘工作中,考古队共开探方137个,发掘总面积达8000平方米,约有地层单位2575个,有房址、灰坑、墓葬、灰沟、窑、灶、路、墙、窖、水池等遗迹1414个,出土陶、石、骨、铜、铁等质地的各类器物小件4035件,经过整理统计的出土器物144490件,另有陶片2643袋,总计约20万件。

据文物专家称,在一个考古遗址发掘出数量如此巨大的文物在全国还是首次,相当于平均每平方米出土文物25件、遗迹2个、地层单位3个。发掘出的文物在工地上共堆放了20多间屋子。

据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介绍,忠县中坝遗址的发掘让考古专家们获得了非常丰富的不同时期的实物资料,证明了该遗址是三峡库区最重要的遗址。它的遗存共分为十二个时期:新石器时代晚期、夏、商、西周、春秋、战国、西汉、南朝、唐、宋和明、清,十分完整地展现了中国五千年至今连续不断、生生不息的历史。值得一提的是,众多难得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迹、遗物为研究三峡库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面貌提供了重要而丰富的实物资料。专家们称,在此之前,国内考古界所发现的重大文物遗址或遗迹,要么是特定时代的,要么就是断代遗址;而像忠县中坝发掘的这样“通史”式的遗址,在中外考古发现中是空前的,在国内绝无仅有,在世界上也是极其罕见的。同时,该遗址也是我国目前唯一经过正式考古发掘的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的盐业生产类遗址,填补了我国考古发现遗址类型的空白。

目前,中国历史博物馆、重庆三峡博物馆正在采用日本技术在中坝遗址整体截取12米深的地层剖面作为馆藏文物保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