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毕业论文不可“掺水”

2003-02-16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刘昆本报通讯员 周仕兴、李佳 我有话说

不久前,某高校举行了一次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评比,老师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论文的论题和内容惊人地相似,有十余篇论文虽几经“变脸”,但在论文注明的“参考文献”里根本就找不到“引用”的原话,甚至连类似观点都没有!“文抄公”在大学毕业生中如此频繁地出现,教育界人士忧心忡忡。

“掺水”论文怎样“出炉”

考虑到撰写毕业论文的难度,学校一般会给学生安排半个学期(10周左右)以上的自由支配时间。但这期间很多毕业生却不慌不忙地干着与毕业论文无关的事,原来他们早就“心中有底”了。某校政经系学生小董告诉记者:“写一篇万把字的论文小意思啦!今天查资料,明天抄资料,后天定初稿,再多一天就完成了。”

在与一些毕业生的接触中记者得知,一些论文“出炉”,运用了“抄、剪、删、改、拼”等各种手段:

其一,东拼西凑。在查阅资料时,根据论题的需要,这边截一段,那里抄几句,凑够字数就行。在某高校图书馆,记者看到有同学在一本书上注明:“此段已抄”,第二个写上“你抄我也抄”,后来者又写上“抄而又抄”……

其二,网上搜索。某同学只用了半个多小时就把一万多字的论文搞定了。他说起来颇为自得:“只要上网去搜索,千里之外的论文都可以为我所用。要做的就是取长补短,拷贝下来稍微加工几次,就万事大吉了。”

其三,“枪手”代劳。在不少高校校园里都能看到类似的小广告:“急招毕业论文‘枪手’若干名。文科(或某专业),价格绝对优惠,视具体质量而定。有意者请呼……”据了解,有人只花几百元钱,就可以雇个枪手代劳,自己根本不用费心机。

其四,回收利用。有的同学为了省事,干脆就拿上几届毕业生的论文来充数。某高校一位老教授曾碰到一篇上年由他专门指导、获得过学校论文评选一等奖的毕业论文,今年又被改头换面交了上来。所谓“改头换面”,只不过改了作者,内容稍有增删。

论文“掺水”是个道德问题

对这种投机取巧应付毕业论文的行为,绝大多数毕业生尽管心底有些不安,但还是找出很多“合适的理由”,为自己开脱。

毕业生林某说,从众、侥幸心理是自己给论文“掺水”的主要原因。当自己挑灯夜战,而有的同学却三下五除二就完成了“论文”,心里感到很不舒服。再说了,学校对毕业论文把关不严,蒙混过关一般不成问题。就算被发现了,重写一篇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有的同学则表示,他们走“捷径”实属无奈。由于写论文时正是找工作的“黄金时段”,难以做到心无旁骛。再说,论文写得再好,即使发表了,对找工作又有多大帮助?关键时候谁愿“避重就轻”去折腾论文呢?

广西大学中文系一位老师认为:“尽管的确存在一些影响论文写作的因素,但是都不应该成为粗制滥造毕业论文的借口。通过亲自查阅相关资料,动脑筋写作论文,可以弥补自身纰漏,对完善知识结构大有裨益。但有人却敷衍塞责,挖空心思偷懒应付。我们必须注意到,论文‘掺水’是个严重的道德问题。”

论文“打假”要多管齐下

“掺水”论文在校园蔓延贻害无穷,“打假”迫在眉睫。

有关人士认为,首先要铲除论文作假的土壤。审核、把关不严,是滋长不正之风的重要原因。为此,指导老师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对学生毕业论文全过程的指导和检查,对论文选题要严格审核、对论文内容和质量严格把关,绝不能姑息迁就。

其次,校方应积极营造师生参与论文“打假”的氛围,让抄袭者成为“过街老鼠”,无处藏身。要建章立制,形成规范化的激励和约束措施,对优秀论文激励、表扬要有力度;对论文抄袭行为,情节轻的予以批评教育,屡教不改的要严惩不贷。

有关人士同时告诫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毕业论文既是大学所学知识的综合反映,也是人格修养的整体映射;它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毕业论文“掺水”的大学教育是不完整的,“掺水”论文作者的人格也是残缺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