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沈阳 营造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

2003-02-23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苗家生 我有话说

近来,不少地区都在举行高级人才交流会,一些地方政府和许多大中型企业推出优厚条件来吸引人才,可是结果往往不能如愿,要么引不来人才,要么就是引进人才留不住人才。对此。沈阳人才市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孟庆伟有独到见解。

记者:您认为一个城市对人才的核心吸引力到底是什么?

孟庆伟: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想先谈谈人才生态环境问题。之所以把这个环境叫做“生态”环境,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这个环境是个有机的环境系统;其二,这个环境系统是个可持续发展的系统。一方面,人才创造性的劳动,提高了生产力,推动着一个地区或是一个国家的社会进步,从而改造一个地区的人才环境;另一方面,优秀的环境吸引了优秀的人才,培养了优秀的人才,也为人才改造环境创造更好的条件。

记者:您所说的人才生态环境由什么因素构成?

孟庆伟:人才生态环境包括人才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基本方面,也叫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主要包括:食物,生命安全,气候,环境,生活条件等;而软环境则包括了人才发挥作用所需要的其他条件,如知识更新和再学习的文化环境、信息交流环境,知识转化所需的政策环境,施展才能所需要的产业和行业地位,开展工作所需要的人际关系环境甚至生活习惯等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才资源分布情况显示,人才资源拥有量排在前列的城市,自然条件并不都很优越;而有的自然环境优越的城市,人才拥有量却排在全国省会城市靠后的位置。种种现象说明,社会环境是人才生存所主要依赖的环境,自然环境对人才的生存只会起到辅助作用。

人才生态环境的核心内容由六个方面因素构成:一、政治、政策和经济环境。二、行业环境和工作环境。三、再学习的环境,包括文化环境,学术研究的氛围,专业资料是否充裕。四、信息交流环境。五、就业机会,其中包括高效的人才中介服务,畅通的人才流动政策和大量的新增就业岗位,大量充裕的就业机会和自由的人才流动政策。六、较高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感受。

记者:从这几个基本要素来看,一个地区的人才拥有量与自然环境没有明显关系。

孟庆伟:是这样的。正是由于一些城市具备了人才生态环境的基本要素,对人才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才能吸引来人才,留得住人才;而一些城市,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忽视了对人才生存软环境的建设,只片面强调物质条件如何优越,生活水平如何可以保证。即便是好不容易引进来了,也留不住人才,更何谈发挥作用?

记者:根据您对人才生态环境的阐述,我们自然要思考这样几个问题:如何在较差的地理自然条件下,营造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如何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基础,营造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

孟庆伟:自然环境优越的地区更可以发挥优势,较高起点地营造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由于人才软环境越来越取代硬环境的影响并处于主导地位,使自然条件较差的地区可以通过努力营造适宜人才生存的软环境,使自己在参与人才竞争时与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站在同一起跑线。加强人才软环境的建设,也应该是城市实施人才战略的重要举措。实践证明,软环境的建设才是构成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生态环境的中心内容。

记者:具体说,应当如何营造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

孟庆伟:我认为,目前要着重解决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要改革分配制度,提高人才的工作待遇和生活条件。二是要加快人才中介机构能力建设,积极创造不同形式的就业方式,打破人才单位所有部门所有的用人机制,营造人才自由流动的政策环境,充分满足人才合理的流动需求。三是努力创造城市的文化氛围,加大城市教育、科研设施的投入,为人才的再学习创造良好条件。四是加快城市信息化建设,构建立体的信息交换中心。五是加大政府部门工作改革力度,提高办事效率,完善对人才创业的资金投入,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我还想强调的是,行业环境与地区的经济基础有密切的关系,行业内的领先地位是吸引专业人才的最有利条件,一个地区应结合实际,明确方向,重点扶持优势产业,建立行业基地,吸引大批专业人才。强大的产业优势才是吸引“金凤凰”的“梧桐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