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高墙内的文明力量

2003-02-24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崔志坚 本报通讯员 王新春 我有话说

古都开封西北角处有一所特殊学校——河南省第一监狱,它先后吸引了28个国家和地区的友人前来参观,被原泰国警察副总监瓦西·选琨冲中将称为“世界上最文明的监狱”。

河南省第一监狱在押的都是重刑犯,这些人中既有因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忏悔者,也不乏积劣成恶执意逃避改造的顽固分子。“在这样的环境里,既要有浸心润肺唤起良知的耐心,又要随时准备面对生与死的搏斗。我们就是要塑造这样一种精神。”监狱长高建刚说。

2002年6月6日,死缓犯王某企图劫持人质脱逃。生死关头,值班干警王红松扑了上去,身中7刀,毫不退却,终于把罪犯制服。

朱某的丈夫因非法融资罪判了16年徒刑,她一直觉得抬不起头。没想到第一监狱的民警主动找上门来,向她介绍丈夫的改造表现,请她鼓励丈夫积极改造争取减刑,争取两人早日团聚。2000年4月,她与4名服刑人员家属一起被聘为执法监督员。目前,经过层层把关聘请的不同行业的执法监督员已有15名。

该监狱按照公开罪犯表现、公开减刑假释条件、公开减刑假释比例、由罪犯推荐刑事奖励人员,即“三公开一推荐”制度来办理罪犯刑事奖励,并和地方法院联合举办罪犯减刑、假释听证会,保证了刑罚正确执行。在最为敏感的减刑问题上,这里多年来没有一名罪犯因此引发思想问题。

干警的高素质是文明新风之源,该监狱将目标管理机制引入干警培训,通过计分考核,把原来的“软任务”变成“硬指标”。目前,为服刑人员家属排忧解困已成了干警的自觉行动。仅1999年至今,就有数百名干警自觉捐款捐物,累计达3万余元。

陈某因抢劫、盗窃罪被判处20年有期徒刑,刚入狱时,被关禁闭成了家常便饭。石俊杰主动担当起了陈某的教育任务,他详细查阅了陈某的档案材料,下到监号里进一步了解情况,与陈某交朋友,开导、鼓励、表扬并用,每次分手时,都语气坚定地对陈说“我相信你一定能改好”。经过一次次的心理暗示和不懈努力,陈某的改造成绩日渐突出。一次,陈某清扫卫生时,拣到了外来师傅遗失的300元钱,主动交给了值班民警,此举对于陈某来说,是个了不起的进步。

干警们力争让知识相伴服刑人员的新生之路。去年9月,河南大学外语楼的听力训练室里,多了一位特殊的学生,他就是高考前夕因绑架杀人罪被判死缓的张某。了解到他的学习成绩并不差,管教干警就鼓励他通过自学圆自己的大学梦。1995年,张某报考了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专科,干警们专门为他请来了教师;经过多方争取,他被获准到河南大学进行听力训练,一周三次听课时间,几名干警全程陪同。前不久,张某顺利通过了考试,学完了英语专科的所有课程。

目前,该监狱罪犯违规率一直控制在0.8%左右,刑满释放人员的重新犯罪率由17年前的12.4%下降到1%以下,已有36人分别获得了文秘、法律、公共关系等9个专业的高教自学大专毕业证书,成为高墙内的大学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