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此情绵绵无尽期

民办教育杰出人物风采
2003-03-05 来源:光明日报 袁新文 我有话说


编者按

由本报和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民办教育十大杰出人物”评选活动在社会各界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从今天开始,本报开辟《民办教育杰出人物风采》栏目,陆续介绍这些人物的先进事迹,以飨读者。

3月3日,张杰庭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在这个雄伟庄严的殿堂里开会、座谈、领奖,记不清已有多少次,可这次与以往任何一次不同,难平的心潮在张杰庭的胸中涌动。作为教育界的全国政协委员,参加举世瞩目的盛会,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对这位年轻的企业家来说还是平生第一回。他强烈地感觉到自己身上肩负的期望、重托、责任和使命。

就在一个多月前,张杰庭荣膺首届“全国民办教育十大杰出人物”,且名列榜首。在人民大会堂领奖时,他代表获奖者表达了全国民办教育工作者的愿望和心声:要用奉献者的精神,改革者的气魄和探索者的激情,抓住《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的良好机遇,有力地拉动中国民办教育的车轮,加快民办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进程。

在人们的眼里,在商场上滚爬摸打、在商海里搏风击浪十多个年头的张杰庭,不愧为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可在张杰庭的心里,建学校、办教育,是自己历久弥深的一种情,多年不变的一个梦。

要办就办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张杰庭创建并领导的锡华集团有一句很著名的广告语:“锡华拥有二十一世纪!”这其实是一句双关语,这里的“二十一世纪”很大程度上是指锡华集团旗下的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尽管张杰庭的头衔很多,仅各个公司的“董事长”“总裁”就有七八个,可是他的名字更多的时候是与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连在一起。

这所学校诞生至今,刚好十个年头。十年间,张杰庭在这里工作、生活,在这里倾注心血,在这里寄托情感,在这里实现梦想。

1992年,28岁的张杰庭注册了自己的第一个公司——北京锡华电子有限公司。成功的企业运作使他获得了可观的利润。在巨大的财富面前,张杰庭静静地思考着一件事:如何让眼前的财富变成长久的财富,怎样用手里的资本实现自己的梦想。

第二年,29岁的张杰庭经过深思熟虑,反复论证,毅然拍板:斥资上亿元,在北京创办现代化的全日制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不久,一所企业投资、政企联办的新型学校拔地而起,以一流的师资阵容,一流教学设施,迎来了她的第一批学生。

教育界专家对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考察、督导、研究后发现,这所学校的办学特色十分鲜明,独树一帜的“双语教学”、计算机教学、艺术教学,让孩子们在知识的天地里快乐地成长;学校通过组织国内外学习交流,实现了部分副科外语化,使10来岁的孩子就能流利地与“老外”对话。

最感欣慰的是家长们。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建校10年来,连续3届高中毕业生取得高考上线率、录取率都达到100%的骄人成绩。许多毕业生考入重点大学,其中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的学生就超过了十分之一。

在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开学典礼上,张杰庭先给学生鞠躬,感谢他们来到这所学校读书;给家长鞠躬,感谢他们对学校的信任;给老师鞠躬,感谢他们为学生付出的辛勤劳动。最后,他要求学生给他鞠个躬,感谢他创建了这样一所具有现代办学理念和办学设施的学校。此时,张杰庭心中有着几分自豪,几分欣慰。

人们常常把教育看成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著名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阐述过这样的理念:“面对未来的种种挑战,教育看来是使人类朝着和平、自由和社会正义迈进的一张必不可少的王牌。”出身教育世家、受过高等教育的张杰庭对此体会得比别人更为深刻。

十年间,在张杰庭领导的锡华集团所介入的各种投资领域中,教育资源开发始终是重中之重。目前,锡华教育已经形成了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预科、大学、国际交流到职业培训的系列教育体系,为社会输送着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

对教育的投入凭借的不仅是热情和财力,更重要的是,张杰庭有自己的理论平台。被教育界有识之士誉为全新教育理念的“教育房地产理论”,便是他对教育投资的理性思考。基于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现状,张杰庭认为,城区的中小学校普遍具有地理位置佳而校舍破旧和经费短缺的问题。如果在学校原来的基础上投资扩建,适当拓展范围,向空中发展,就会使原有建筑面积成倍增长。改造后,最主要部分依然归学校使用,其余面积则可以建造高层公寓楼,部分解决教师住房,部分出售,临街部分出租给商业机构,租金可保证学校有长期稳定的收入。此模式的特点是政企联办,产教结合。优势在于,可将教育的“输血机制”变为“造血机制”。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以及此后举办的双语幼儿园等,正是“教育房地产理论”的成功实践。

要做就做豪迈的中国人

从小喜欢岳飞、文天祥、辛弃疾,受先贤圣哲和民族英雄的影响,张杰庭的爱国之情与报国之志深至骨髓。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成立伊始,张杰庭就选定了校训:“做豪迈的中国人”!朗朗七个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蕴含了什么样的深意,寄托了什么的希望,别人完全能够理解,但体会得最为深刻的,也许还是张杰庭本人。

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在小学一至六年级开设了一门独具特色的“做人课”。做人课教什么?当然是教学生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当然是“做豪迈的中国人!”教育界专家学者发现,“做人课”将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现代意识完美地结合起来,内容深入浅出,故事生动感人,不仅符合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而且寓教于乐,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使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思想受到启蒙,心灵得到净化,境界得以升华。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在孩子们纯真的心灵中深深扎下了根。

作为“做人课”的延伸和德育的具体内容,张杰庭倡导的“百位名人进校园”活动在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开展得别开生面。当代名人现身说法,和孩子们谈人生,谈理想,谈爱国,每一位“名人”都成了一部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的活教科书。他们对祖国的赤诚热爱,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对社会的无私奉献,使学生们懂得了什么人应受到尊敬,什么人是学习的楷模,什么人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人。从“名人”身上,学生们看到了“豪迈的中国人”的具体形象,激发了刻苦学习的巨大热情,坚定了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

每当激昂的国歌响起,每当鲜红的国旗飘扬,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的数千名师生就会心潮澎湃,“做豪迈的中国人”的校训就像黄钟大吕一样在耳畔回响。

要当就当爱国企业家

从内心来说,张杰庭不愿被别人看作商人,也不愿别人说自己是“儒商”,他给自己的定位是当“爱国企业家”。在他看来,企业家是自己的角色,而前面冠以“爱国”二字,则是对企业家的最高评价。

爱国首先要替国家分忧解难。企业家更应如此。张杰庭常说:“一个企业的利益只有和国家的利益捆绑在一起,才能获得长久发展。”面对中国教育经费不足的现实,具有企业家精明头脑的张杰庭反复算过这样一笔帐:我国有200多个中等以上城市,如果每个城市建一所像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这样的现代化学校需5000万元的话,全国就是100个亿。如果这样的学校由企业家或其他社会力量投资,国家就可以省下这笔钱,转而投向边远地区更贫困的学校,让更多的孩子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张杰庭对投资教育的选择义无反顾。

然而投资教育并非没有风险。由于新旧观念的矛盾,新旧体制的冲突,以及其他种种复杂的原因,张杰庭投资教育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痛苦过,迷惘过,但从未有过动摇,更没想过放弃。

他说,投资教育没有错,替国家分忧解难更没有错,只要抱着一颗赤子之心,报国之心,精神就有了支柱,天底下再难的事儿也能扛过去。

他先后向几所大学和多所贫困中小学捐助人民币1250万元,捐资建立了6所希望小学,救助失学儿童近5000名。锡华集团还与共青团北京市委共同向全市的民营企业家发出倡议,切实为下岗职工办实事,并组织了16家民营企业联合招聘下岗职工,一次就提供500多个就业岗位。近3年来,张杰庭旗下的企业共安置下岗职工1200多人。

5年前,在考察是否在内蒙古自治区投资、建立包头锡华公司时,张杰庭带了集团的22个部门经理去当地,考察结果是21人反对,1人弃权。但张杰庭坚持了自己的投资意向。开始,经理们还不太理解,后来他们才发觉,张总不仅是从战略的角度、公司发展的大局着眼,更为西部地区的长远发展着想,是以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来考虑这一重大项目的。

此后的几年间,张杰庭投资4亿多元,成立了包头市锡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建成了占地12.48公顷、总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的锡华世纪花园以及锡华俱乐部。如今,“锡华”这一品牌在包头可谓家喻户晓。人们认为,“锡华”把这里的房地产、娱乐文化向前推进了至少5年。“锡华”为包头安排了600多人就业,为政府分了忧。面对内蒙古自治区领导和人民的称赞,张杰庭总是由衷地说:“包头市和海淀区是友好市区,作为海淀区的公民和企业家,能够为振兴包头经济出一份力,我们感到很自豪。”

新千年的第一个春天,张杰庭应北京市委、团中央的邀请,先后四次赴内蒙古自治区交流、考察。他参加北京青年企业家交流团赴内蒙古考察时,与当地签订了15个合作项目,最大项目金额达5.7亿元。有人说,张杰庭算得上西部大开发的先行者,而张杰庭自己却说,“我所做的可能只领先了半步”。然而正是这“半步”,却充分反映出这位爱国企业家的眼光、气魄、胸怀和境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