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背后

周五观察
2003-03-07 来源:光明日报 金振蓉 我有话说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今年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完成的物理有机化学前沿领域两个重要方面“有机分子簇集和自由基化学的研究”,获得了唯一的一等奖。为了这个一等奖,科技界整整盼望了4年。因为等待得太久,人们在兴奋之余也不免有一丝疑问:这个一等奖的水平是否过硬?

一等奖是怎样产生的

自1997年后,连续四届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空缺,因此,每到一届国家科技奖颁奖之时,这一奖项总格外引人注目。

“科技界并没有失去等待的耐心,如果没有进入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入选,我们宁可继续等待。”参与评审的专家们这样说。

今年的一等奖仍是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遵循严格的评选条件和严格的评选程序而产生的。项目先经由38个学科、专业组600余名专家初评。初评出的项目,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无异议或有异议经协调处理完毕的项目才能提交评审委员会评审,最后再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

据科技奖励办公室有关人员提供的信息,项目公布后,受到了科技界同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仅在网上,平均每天就有5000人次参与评选,许多人还在网上就有关学术问题展开探讨。此外,为使评奖工作更好地与国际接轨,今年的评奖工作首次增加了项目完成人的答辩内容,另外,还聘请了香港评委,使整个评奖过程更加透明、公开。

一等奖项目的基本内容

本届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奖课题,是国际上的前沿理论课题,这一项目在评审中博得评委们几乎“众口一辞”的好评,专家们评价:在国际同行中,该课题做得最好。

正如“油”和“水”的混合和分离问题一样,这项被称为疏水亲脂相互作用(HLI)的研究课题,是研究如何从分子层次上找到解决这种分层问题的基础研究课题。

打一个比喻:“油”和“水”是怎样分离的,又是怎样混合的,这种分离和重新混合是如何在“弱作用力”下实现的,这需要一种理论解释,通过这种解释,可以实现“油”和“水”的自由分离和混合。分子间的弱相互作用,是导致宇宙间生命现象形成的基本作用力之一,而疏水亲脂相互作用是分子间主要的弱相互作用之一,深入了解疏水亲脂相互作用对研究生命科学、理解生命现象及某些生理、病理过程有根本性的意义,在有机合成、化合物分离和超分子化学中也有重要的地位。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所蒋锡夔课题组通过20多年的研究,提出了静电稳定化簇集体,解簇集和溶剂促簇能力等一系列重要的创新概念,这些概念对理解分子间的弱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还对有机合成反应的设计和理解有机分子在生命体内的作用等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等奖的产生不是偶然的

综观今年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可以说是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除获得一等奖的项目外,在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的项目中,也有相当一批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的标准,在评审过程中,专家们对今年参评项目的总体水平十分满意,由于获奖总数的限制,他们在评审时甚至觉得“拉下哪个项目都很可惜”。

从统计中也可看出,今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二等奖总共授奖项目24项,突破了多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奖一、二等奖项目总数徘徊在15项左右的局面。

原始性创新成果多,也是今年国家自然科学奖的特色。在今年的获奖项目中,“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1%(3号染色体短臂末端)基因组测序”、“遗传性乳光牙本质致病基因的研究”等多个项目,都是近几年我国科研人员在原始性创新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

在2002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民口18个二等奖中,每个项目都取得了一项以上中国发明专利和相关知识产权,共获专利51项,包括43项中国专利和8项外国及国际专利。仅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项目“200万吨渣油加氢处理(S-RHT)成套技术开发”,目前已获批准专利39项。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获奖的项目中,有80%左右的项目为承担国家项目,这证明采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来提升我国的产品技术和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我国高新技术发展战略的价值取向。这也是我国今年能有如此多原始性创新科研成果参与科技奖励的重要原因之一。

能够取得大批高水平成果的原因

科技投入的大幅度增加,是我国最近几年能够产生出一大批高水平科研成果的重要原因。

近五年来,国家财政用于科技投入累计达2670亿元,比前五年增长一倍。其科技投入的增幅在发展中国家中名列前茅。由国家制定的科技计划,仍然是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支撑。

此外,高度重视专利和知识产权,是我国能够在较短时期内取得一大批高水平成果的又一重要原因。科研中的原始性创新,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科技政策、科技管理部门和科技人员关注的重点。这一思想体现在科技奖励中,就是要求获国家自然科学奖的项目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国家技术发明奖的项目必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在今年的国家技术发明奖获奖项目中,每一个项目都拥有一项以上中国发明专利和相关知识产权,采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来提升我国的产品技术和国际竞争力,这代表了我国高新技术发展战略的价值取向。

国际上普遍认为,在基础研究领域,从提出创新思想到取得成果的平均周期为14年,而技术发明的成果周期平均为6年。而我国却能够在短短几年中,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领域取得了如此众多的高水平科技成果,除一部分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选择科研方向的成功,这证明了我国实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跨越式科技发展战略的正确。当然,今年国家最高科技奖没有产生基础研究领域的帅才级人物,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仍然空缺,这一切时时提醒我们,我们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科技界仍需付出极大努力。但已取得的成就给了我们信心和勇气,只要科技界团结一心,努力拼搏,我们就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使我们的科技水平跨进国际先进水平的行列。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