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农业地区奔小康的两条“快速道”

2003-03-09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刘先琴 我有话说

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的河南省信阳市770万人口中,农村人口占了80%,农村剩余劳动力达200余万。因此,全国人大代表、信阳市委书记刘怀廉对朱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继续把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感受至深。他说,抓住这个重中之重不放,就要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走依靠非农化实现小康目标的道路。

刘怀廉代表说,从农业地区实际出发,实现非农化的主要内容和基本途径可以概括为,一是依靠大力组织劳力输出,借力发展,靠外拉力实现非农化;二是依靠自然资源优势与国内外市场对接,拉长产业化链条,靠内聚力实现非农化。

农业地区劳力输出的出口便利了,才能变剩余劳力包袱为财富。刘怀廉说,近些年,信阳市围绕外出务工人员从盲流向有序流动,由农闲外出变为稳定务工,由体力劳动向管理、技能型发展,努力通过大力开展协调管理、完善劳务信息渠道、加强培训等措施,逐步扩大劳力输出通道,获益匪浅。

实现农业地区资源优势与国内外市场的对接,还要着重解决引进外部资金的问题。刘怀廉代表说,目前多数欠发达农业地区都缺少良好的投资环境,这影响了国内知名企业参与当地经济的积极性和投入力度。其中不排除缺人才、资金等因素,但主要还是缺开放意识和发展机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