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顾晓松代表:切实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2003-03-10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郑晋鸣 我有话说

1998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继1998年招生规模首次突破100万大关后,2002年我国普通高校招生人数达到321万。目前社会上出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这是不是说明大学生太多,供过于求?南通医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顾晓松代表认为显然不是。他说:“我国有12.8亿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还是少数,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求相比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从高等学校毛入学率来看,至今我国仅达到13%,与美国的50%相比,差距很大。大学毕业生在劳动者中的比例仍然较低。”

顾晓松代表认为,一些高校在扩招的同时,未能及时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衔接起来,导致一些专业的毕业生供大于求。另外,一些学生和家长就业观念比较陈旧,许多大学毕业生选择留在大城市、大公司,而不愿到乡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

因此,顾晓松代表建议:一是要进一步完善、规范就业市场。制定法规,完善就业渠道,以体制保障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竞争,择优上岗。

二是用人单位要更新观念。我国目前大中型企业和个体企业、小企业等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奇缺。企业要抓住历史机遇,积极吸纳大学毕业生,合理调整现有的人才结构,增强企业发展的后劲。

三是加强就业指导,更新就业观念。高校与各级政府要加强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建设,对学生加强就业择业指导。大学毕业生要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职位需求。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及各级政府要积极考虑,制定相应政策,引导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到我国现代化建设急需人才的边远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

四是进行专业结构的调整,增强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扩大急需专业招生数量,控制长线专业的招生规模。对教育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而导致就业率过低的某些学校和专业要减少招生计划,直至停止招生。

五是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